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群体作为城市生活的“边缘人”,其生活状态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保障等学科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农民工群体中出现的“临时夫妻”现象日益引起广泛关注,配偶不在身边的已婚的男女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临时家庭”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临时家庭”和“临时夫妻”有其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结构性原因:原有家庭的矛盾、现实诉求、社会影响以及制度因素。而来自原有家庭内外的压力、重组家庭的困难使得“临时夫妻”离散。接受现代化文化冲击的个人在与传统家庭伦理进行博弈的过程中遭遇双重诘难,最终在“结构性紧张”中分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转型期的特有现象且将持续存在;代表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家庭观念对于传统家庭伦理的冲击;女性在这种关系中实现个人的自我的觉醒。本次研究在广东省惠州市M工厂、K娱乐城以及C酒店进行,采用田野调查法了解“临时夫妻”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相离过程并进行反思,探讨家庭伦理以及两性关系的新特点。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研究问题的选择以及文献综述。受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婚姻家庭领域的新变化。对于文献的整理包括对于家庭的研究、对于性别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于农民工婚姻、家庭的研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主要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调查点概况、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于“临时夫妻”的婚姻、家庭、生育与性进行考察,并运用家庭现代性理论对于此种现象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临时夫妻”的生活状况,包括“临时夫妻”的相识方式和生活方式。基于业缘、网络情缘以及地缘关系的两性在异地相识,最终发展成同居关系,并对其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以及生活活动形式进行描述。第四章主要对“临时夫妻”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从原有家庭、现实诉求、社会评价、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临时夫妻”关系的形成原因。原有家庭的两性困境、经济困境、情感困境使得原有家庭关系破裂;“临时夫妻”的经济、生活、心理以及性诉求使得他们更愿意在一起;熟人社会以及公共道德对于“临时夫妻”现象的形式上批判和实质上容忍态度纵容了这种现象;管理制度的缺陷催化了“临时夫妻”的同居过程。第五章主要介绍“临时夫妻”离散的原因。首先是源于原有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内部和外部;其次重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再融合限制了重组家庭的产生;最后是社会道德以及个人良知对于这种关系的谴责也使得这种关系难以为继。第六章主要介绍了个人与传统在现代化背景中的博弈。“临时夫妻”在相识之初、相处之中和相离之后都遭遇传统家庭伦理以及现代价值理念的双重责难,个人在面对双重压力时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紧张的状态,最终回归传统家庭模式。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表明了现代家庭对于传统家庭伦理的撼动。第七章是结论部分。主要结论是“临时夫妻”现象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在转型期间将持续存在,这种关系代表了家庭伦理的临时性松动,同时女性自主性在这种关系中凸显。最后对于本文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