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越来越多新兴电子设备被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电子设备的应用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许多疾病也随着这种改变而出现。其中腰椎退行性变的发病越来越普遍,并且出现年轻化及幼龄化趋势。在目前对这类病变的非手术治疗中,针灸、推拿、拨罐等传统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非常显著。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对局部不适时的治疗非常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可是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却甚少反思。如果一个疾病产生的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去除或纠正,那么再好的治疗措施也只能是使患者病情暂时缓解,不能根治该疾病。对于腰椎因长期不良姿势引发的病变,牵引是治疗这类疾病的较好方法。如果患者能每天坚持做一些属于推拿医学中功能锻炼的悬吊拉伸动作,如双手抓握单杠或门框等高处坚固物使脚离地,利用身体自重垂直牵拉脊柱,可促进腰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好地舒缓腰肌的紧张痉挛,拉开腰椎间隙,矫正腰椎生理弯曲的病理改变,从而增强对各种腰椎退行性病变,尤其是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进一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另外,从经济角度分析,自身体重悬吊牵引治疗属于患者主动锻炼治疗,基本无需经济成本。而且自身体重悬吊牵引时间可有效分解,不影响正常工作,安排在生活或工间空余时间实施均可。实施的场地亦比较多样化,在工作、户外娱乐、家中等场所均适合,单杠、门框等牵引器具也方便易取,操作起来灵活性强。目的:通过对自身体重悬吊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疗效的研究,尝试对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的方法做一次有益的探索,为临床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自我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将60例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运用推拿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使用自身体重悬吊牵引法,对照组使用平卧位牵引法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 visual analog scale)进行疼痛评定,并运用日本骨科协会(JOA,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下腰椎功能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自身体重悬吊牵引这种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进行科学、系统的疗效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分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疼痛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O.05),表明经过治疗两组均可以达到止痛效果。将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止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前后JOA评分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可以对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的症状起到改善作用。对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05),提示对于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效果,但是差异不明显。在JOA.下腰椎功能评分量表中取日常活动受限度(ADL)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的治疗前后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可以对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患者的日常活动受限度起到改善作用。对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进行t检验,t=2.80,P=0.00(P<0.05),提示对于日常活动受限度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效果,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自身体重悬吊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2)对于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患者,自身体重悬吊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要优于普通牵引配合推拿治疗;(3)对于日常活动受限度的改善情况,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4)与传统牵引相比,自身体重悬吊牵引具有方便、省时、省钱、个体化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