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化”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渐从学术界进入大众视野,并愈发渗入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压缩”使得人类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整个人类文明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共性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哲学观来看,此种普遍性和共性实质上是人类经验世界趋同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因其动态性和连贯性同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高度契合,恰为人类经验世界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渐从学术界进入大众视野,并愈发渗入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压缩”使得人类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整个人类文明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共性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哲学观来看,此种普遍性和共性实质上是人类经验世界趋同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因其动态性和连贯性同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高度契合,恰为人类经验世界趋同提供有力的解释,即全球化可以理解为人的认知趋同的过程。基于此,进一步探索认知趋同(普遍性和共性)对翻译过程有何影响,并试图从中把握翻译可译性的认知本质。首先,全球化是通过其固有的机制和范式来实现普遍性和共性趋势的一个过程。其次,全球化亦是指向人本身的一个过程。可以看出,全球化、人和文明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三位一体”关系,并统一于普遍性和共性。有鉴于此,本研究把典型的文明要素作为可行的认知解释对象,以期把握全球化趋势的认知本质。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哲学观同全球化、人和文明很好地契合,并统辖整个研究过程,这为采用意向图示理论解释普遍性和共性奠定了牢固的哲学基础。运用意象图式理论解释文明要素并对全球化之下认知趋势做出预测和本质分析,这是尚未有过的研究思路。意象图式的动态性和连贯性强调变动的经验世界给人类带来的认知易变性。全球化所造成的普遍性和共性趋势正是源自此认知原理,进而可以理解为文明的异质性被认知体验弱化、消解并内化于认知系统。毫无疑问,认知趋同会对翻译产生巨大影响。从认知本质上看,翻译的可译性取决于译语文本所唤起的认知语境和意象图式与源语文本所制造的认知语境和意象图式的契合度,也即经验世界的重合度。这可从译者和受众的认知翻译过程中来把握。基于该认识,可以预测全球化将会使得翻译可译性日益增强。究其实,还是在于认知的普遍性和共性趋势。因此,全球化之下的可译性本质就在于经验世界的趋同给人类带来认知普遍性和共性。
其他文献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居家养老及其社区支持养老至关重要。目前社区服务设施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重复建设、部分设施利用率低、布点分散、空间割裂、服务单一、投资吸引力差等问题。社区中心作为“一站式”社区服务设施,能够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济效益的协同作用,在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变、服务型政府探索的背景下方兴未艾,其包含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在助力解决老年人需求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论文以集中型社区中心为研究对象,通
近年来,随着GPS、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共享单车服务业也蓬勃兴起。共享单车在给人们提供短途公共服务的同时,其乱停乱放、押金难退、私占等棘手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遏制共享单车“脱缰”局势,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都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然而事与愿违,共享单车社会治理同样陷入困境,引发众多学者关注与思考。因此,本文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主体的行动策略出发,剖析共享单车社会治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在过去五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态势和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然而,发展需要正视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求侧与供给侧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失衡问题突显。目前,在经济增长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大多仅以需求或供给一侧作为切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校园网贷快速“窜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网络贷款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在各大高校中向大学生推销网贷产品,抢占高校市场,这些校园网贷通常具有趋利性、恶意竞争性,普遍存在监管缺失、平台运营不合理等问题,校园网贷乱象频发,出现了诸如女大学生裸贷、大学生无力偿还欠款而选择跳楼等校园悲剧事件,大学生深受其害。在2016年至2018年,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多个政策对校园网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