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半骨盆截肢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半骨盆截肢是某些巨大骨盆肿瘤唯一的治疗手段。半骨盆截肢术后常存在较大范围的骨与软组织缺损。半骨盆截肢术后废弃残肢可以提供较丰富的骨与软组织材料。能否用废弃残肢提供的骨与软组织材料重建半骨盆截肢术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这是临床上开展半骨盆截肢手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的:通过对骨盆和大腿的骨与软组织进行解剖观测,设计出合适的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并将其用于重建半骨盆截肢术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上半骨盆截肢术后骨与软组织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方法:   1) 骨盆重建测量:选择10具骨盆标本,用游标卡尺和普通钢尺测量坐骨结节到同侧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用普通钢尺测量4具骨盆摸拟重建标本股骨和胫骨的截骨长度;对50例股骨标本的滋养孔位置进行测量。将骨盆重建所需股骨截骨长度与滋养孔位置进行比较,确定股骨滋养孔在重建时是否能得到保留。   2) 血管解剖观测:选择10具尸体标本,经双侧股动脉灌注经色乳胶,用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处理。对骨盆及大腿相关血管进行解剖观测,观察软组织的血供情况,并对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吻合血管。   3) 设计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选择6具新鲜尸体标本,摸拟半骨盆截肢术,根据解剖测量的结果,利用废弃的残肢设计合适的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观察其面积,并将其与半骨盆截肢术后的软组织缺损面积进行比较;对4例复合组织瓣进行墨染试验,观察复合组织瓣的血运情况;对2具尸体标本模拟半骨盆截肢术,用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重建骨与软组织缺损,观察手术的可行性。   结果:   1) 骨盆重建测量:坐骨结节到耳状面上缘中点的距离为(14.9±1.5)cm,坐骨结节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为(12.9±1.0)cm。重建骨盆所需的股骨截骨长度为(22.1±0.59)cm,股骨第1滋养孔到股骨内侧髁的距离为(16.6±2.3)cm,股骨第2滋养孔到股骨内侧髁的距离为(23.3±2.8)cm。比较结果显示,股骨第1滋养孔在股骨截骨范围以内,可以保留,但滋养孔位置靠近截骨线,手术时易损伤。股骨第2滋养孔位于截骨线以外,不能保留。   2) 血管解剖学观测结果:大腿血供丰富,主要由股动脉和股深动脉供血。股动脉外径与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相仿,可以进行吻合。股静脉外径与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相仿,可以进行吻合。股深动脉外径与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相仿,可以进行吻合。股深静脉外径与臀上静脉和臀下静脉相仿,可以进行吻合。   3) 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设计的复合组织瓣以股动脉和股深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作为吻合血管。复合组织瓣平均面积为(1007±58)cm2,远大于半骨盆截肢术后的软组织缺损面积(697±34)cm2;墨染试验结果显示整个复合组织瓣匀能被墨染,但复合组织瓣的前侧和上端染色较浅。摸拟重建手术显示,该种重建方式是可行的。   结论:   1) 应用带血管股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半骨盆截肢术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以选择股动脉、股深动及其伴行静脉作为吻合血管。重建时可以将股动脉与髂外动脉或髂内动脉进行吻合;股静脉可以与髂外静脉或髂内静脉进行吻合;股深动脉可以与臀上动脉或臀下动脉进行吻合;股深静脉可以与臀上静脉或臀下静脉进行吻合。   2) 该复合组织瓣血供丰富,可用于一次性重建半骨盆截肢术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  
其他文献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常见骨科疾病。国内外从细胞因子上及遗传学上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的研究非常多,目前主要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死亡率较高。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了LukS-PV可以在体外促进AML细胞株HL-60、THP-1凋亡,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但表观遗传修饰
目的:探讨Sweet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为进一步认识此病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临床随访收集本院门诊及病房69例诊断为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诱因、皮疹情况、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本组患者共69例,其中男37例(53.6%),女32例(46.7%)。发病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
目的:肝细胞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在尿素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肝细胞谱系基因的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各种肝富集转录因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