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原菌、病毒、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等都可引起畜禽动物的肠道炎症,严重威胁畜禽的健康,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肠炎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引起腹痛、腹泻、血便等。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而近年来益生菌被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充益生菌能够有效缓解肠道炎症,其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上皮紧密连接、改变肠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8YFE0127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6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CQY201906); 江苏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项目(PAP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原菌、病毒、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等都可引起畜禽动物的肠道炎症,严重威胁畜禽的健康,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肠炎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引起腹痛、腹泻、血便等。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而近年来益生菌被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充益生菌能够有效缓解肠道炎症,其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上皮紧密连接、改变肠道通透性和分泌抗菌物质等。动物肠上皮中氧气的输送与消耗,能够调节肠道上皮的运输功能,促进肠道的能量代谢,对维持动物肠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罗伊氏乳酸菌D8可调控STAT3信号通路影响肠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本研究中,首先采用小鼠模型探究罗伊氏乳杆菌调控氧浓度对肠干细胞的影响,为探究乳酸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雏鸡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研究发现罗伊氏乳杆菌能够调节肠道氧浓度,促进肠干细胞的增殖。但罗伊氏乳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雏鸡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本研究筛选的一株屎肠球菌能够修复损伤的鸡肠黏膜,以减轻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乳酸菌调控氧浓度促进肠干细胞增殖的研究实验室之前的研究表明罗伊氏乳酸菌D8能够定植于动物肠黏膜,激活固有层淋巴细胞分泌IL-22,诱导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肠干细胞再生,从而改善肠道炎症。为此本研究采用罗伊氏乳杆菌D8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将C57BL/6小鼠口服灌胃罗伊氏乳杆菌D8。通过免疫荧光显色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罗伊氏乳杆菌D8处理显著提高肠道隐窝处PCNA+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而用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处理后肠干细胞的增殖现象被抑制。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 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如Wnt3、Lgr5、Lrp5、c-Myc、Ki67等基因,发现罗伊氏乳杆菌D8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抑制剂处理后,罗伊氏乳杆菌D8诱导增殖的作用同样受到抑制。我们进一步检测了低氧诱导因子相关基因及靶基因的表达,如HIF-1α、HIF-1β、HIF-2α、ITF、GLUT1等基因,发现罗伊氏乳杆菌D8处理能够诱导肠道低氧环境,激活这些低氧诱导因子和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增强肠黏膜屏障。以上结果表明,生理状态下,罗伊氏乳杆菌D8能够调控氧浓度促进肠干细胞的增殖。2、乳酸菌调控氧浓度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鸡肠炎机制的研究为探究乳酸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雏鸡的保护作用,我们将罗伊氏乳杆菌D8和本研究筛选的鸡源乳酸菌分别饲喂雏鸡,探究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保护试验。1日龄的白羽肉鸡分为1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7株乳酸菌组(包括罗伊氏乳杆菌处理组)、7株乳酸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共同组。研究发现雏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肝脏出现明显的白色坏死灶,肠道出血点增多且肠绒毛受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雏鸡体重显著下降,而罗伊氏乳杆菌不能改善感染后雏鸡体重的下降,但筛选的鸡源屎肠球菌YQH2能显著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体重下降。于是后续试验中进一步研究鸡源屎肠球菌YQH2对雏鸡的保护机制。屎肠球菌YQH2能够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肝脏和肠道损伤,增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雏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提高了肠道炎症因子TNF-α的水平,而屎肠球菌YQH2通过降低回肠组织中TNF-α的水平保护肠黏膜。同时通过粪便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定植试验,发现该株屎肠球菌YQH2能够显著减少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定植,预防其感染肠道。肠道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肠道的增殖被抑制,而该株屎肠球菌YQH2能够增加隐窝处PCNA+细胞的比例,提高肠道增殖基因(如Wnt3、β-catenin、Lrp5)的表达量,刺激肠干细胞的增殖以修复损伤的肠上皮。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肠道的低氧诱导因子被激活,而此时屎肠球菌YQH2能够显著抑制肠道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炎症状态下,屎肠球菌YQH2能够抑制低氧诱导因子及靶基因的表达,促进肠干细胞的增殖,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其他文献
黄瓜单倍体在育种和基因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其诱导率低和加倍效果差,制约了黄瓜单倍体技术的应用。因此,开展影响黄瓜单倍体诱导率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促进单倍体技术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5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作为母本,3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作为父本,分别在2019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辐射花粉授粉结合胚拯救的方式来诱导获得单倍体黄瓜。对再生植株鉴定后,研究不同基因型组合、季节、辐射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蔬菜、水产品、乳制品等冷链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崛起,但其仍存在配送成本高、载重率低、客户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充分考虑客户不同需求的前提下,规划经济合理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冷链物流为背景,研究了考虑动态需求的多目标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首先,在国内
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如何加速培育优良的番茄品种一直是番茄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假设每年种植一代,利用常规方法培育新品种一般需要6-8年的时间,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通常可以通过胚培养将未成熟胚离体培养,从而加速种子成苗。在番茄属中,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与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亲缘关系较远,被认为是番茄最大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央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集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以来,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迅速推开,农业类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类,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农业类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和
嫁接是保障低温季节设施黄瓜(Cucumis sativus L.)生产的关键农艺措施之一。miRNA可能在嫁接苗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大量的研究都着眼于嫁接复合体中差异表达miRNA的分离和鉴定,对其介导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Cucumis sativus L.)为接穗,“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为砧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离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8年末才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该虫遍及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群岛、朝鲜半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亟需明确其迁飞路径和发生区划以制订科学的监测预警方案和防控策略。为此,本文结合历史气象资料,利用昆虫轨迹分析方法和有效积温模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亚洲东部的迁飞路线,并选取草地贪夜蛾首次
拖拉机作为牵引与驱动农业作业机械中非常重要的机械,实现其高效低耗的工作,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目前纯电动技术在拖拉机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开发与应用难度,因此对于传统的拖拉机进行混合动力的研究与开发变得切实可行。对于混合动力拖拉机而言,其能量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整机性能。’因此,研究混合动力拖拉机的能量分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拖拉机的运输、犁耕、旋耕工况分析的基础上,对串
精准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通过获取农田环境信息以及作物产量信息,分析影响产量差异的实际时空差异信息,采取可行的技术和有效的经济调控方式,对作物的生产管理进行定位,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而减少以往农业大量生产资料平均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是现在以及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精准播种决策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依据建立出的生产种植模型,实现对土壤肥力、种植空间、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稻区发生最广泛、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真菌病害。稻瘟病的爆发引起水稻大面积的死亡,每年造成水稻减产10%到30%,损失的产量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这严重威胁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由于稻瘟病菌快速变异的特点,目前依靠药剂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的方法无法高效的防控稻瘟病。近年来,随着水稻和稻瘟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关于稻瘟病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唯一的天然宿主是家猪和野猪。不同CSFV毒株的毒力各不相同,但都会给养猪业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抗病毒策略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稳态对于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而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脂质代谢创造有利繁殖的环境,所以对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研究可以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