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与护理安全,降低相关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吉林省某医院神经外科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针对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类统计,计算病原菌构成比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并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留置时间、附加装置数、导管管腔数、导管型号、输液种类、导管接头消毒物品、输液器接头、患者置管前血糖、血小板、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标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对资料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39例患者中有74例被感染,感染率为30.96%。其中导管局部感染49例,感染率为20.5%;导管定植感染12例,感染率为5.02%;导管血流感染13例,血流感染率为2.85‰。2.239例导管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84株,占90.32%;革兰氏阴性球菌7株,占7.53%;真菌2株,占2.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置管部位、留置时间、附加装置数、导管型号、导管接头消毒物品、输液器接头、输液种类、患者基础疾病、性别及置管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和导管管腔数无关(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留置时间、附加装置数和输液种类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只单纯输注一种种类的液体为保护因素(输液种类b<0)。结论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其次是革兰氏阴性球菌。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导管置管部位、留置时间、附加装置数、导管型号、导管接头消毒物品、输液器接头、输液种类、患者基础疾病、性别及置管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置管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及导管留置时间、附加装置数和输液种类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单纯输注一种种类的液体为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