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公众关系视角下的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进入风险社会,高风险带来危机常态化。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以下简称SCCT理论)是西方主流的危机传播理论,对其的借鉴和发展能够指导中国危机传播实践。目前的情境危机传播研究主要关注危机情境、回应策略,以及情境与回应策略之间的匹配性。研究者虽然提到组织-公众关系状态会影响到危机情境,并对组织的危机回应策略产生影响,但并没有对这些观点进行实证的检验。因此,本研究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组织-公众关系(OPRs)是否会影响公众对危机责任的感知;组织-公众关系(OPRs)是否会影响公众对组织声誉的评价;第二,公众对危机责任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到其对组织声誉的评价;公众的对组织声誉的评价是否会影响到其对组织的行为倾向:第三,组织所采纳的危机回应策略是否会降低公众的危机责任感知;能否提高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第四,哪些危机回应策略对降低危机责任感知、提高组织声誉评价和提高公众行为倾向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使用使用3×4的受试者组间因子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及操控情境因素及实验变量。本研究首先从三种危机群集中选择出一种——意外危机群集作为研究类型;其次,选择三种组织-公众关系状态,分别是:正面组织-公众关系史、中立组织-公众关系史、负面组织-公众关系史;最后,选择四种危机回应策略,分别是:替罪羊、借口、补偿、不回应。研究的自变量为关系状态与回应策略,因变量为危机责任感知、声誉评价与行为倾向。研究表明,第一,组织-公众的关系状态能够影响到公众对组织的危机责任感知,正面组织-公众关系状态下,公众对组织的责任感知最低;中立关系状态下,公众对组织的危机责任感知次之;负面关系状态下,公众对组织的责任感知最高;第二,组织-公众关系状态影响到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正面关系和中立关系状态下,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高于负面关系状态;第三,公众的危机责任感知与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负相关,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与公众对组织的声誉评价正相关;第四,组织的危机回应策略确实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责任感知、声誉评价及行为倾向;且与危机情境相匹配的回应策略能够对组织的声誉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结论的意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理论意义在于:首先,本研究在中国社会中完整检验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核心研究成果,支持了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普遍意义,但研究结论也发现,研究者必须进一步结合中国社会的情况,发展真正有中国意义的情境危机传播研究;其次,本研究选取了组织-公众关系的视角,研究结果也证实,组织与公众的前涉关系状态对危机中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且在中国社会,这种影响更为明显。这些结论支持了公共关系中的关系管理研究,肯定关系在组织运作中的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关系在危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实践意义在于,强调组织在危机前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指导组织对危机回应策略的运用。
其他文献
心理账户是一种个人、家庭或组织对经济活动进行关注、编码和评估的认知操作系统,心理账户否定了“理性人”假设,是“有限理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对心理账户的研究有助于提高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
初中阶段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看重初中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许多漏洞,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完善教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依赖多媒体的时代,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了普遍的方式。单一模态的语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多源信息
我国高等教育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包办,统一管理,计划配置的固定模式,进入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传统运作模式已渐渐无法适应国民对于教育的不同需求,就此民办
近年来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重量轻质”等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教育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尚未达到“关键”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的关键作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迅速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着力加强和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被媒体屡次曝光,对整个科研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术界很早就开展了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以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而针对研究
民族复兴理念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它既照应历史又指向未来,具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这种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