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外侧盘状半月板合并膝关节软骨退变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创伤史、病程等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MRI明确诊断为外侧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简称DLM)患者共156例156膝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将患者分为外侧盘状半月板完整组(DLM完整)和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DLM损伤),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记录两组患者MRI关节软骨退变的分布情况,采用Recht分级标准,评估膝关节的软骨退变程度。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软骨退变发生率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中有疼痛、关节弹响、交锁等症状的94例94膝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记录关节软骨退变分布情况,采用Outerbridge软骨退变分级系统评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另外,根据94例94膝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创伤史、病程及中医四诊合参信息,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DLM合并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危险因素。根据四诊合参信息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研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 SS20. O。结果:1.对152例156膝DLM患者MRI图像的统计,发现有60膝(38.5%)伴不同程度关节软骨损伤,共102处。关节软骨退变发生率为38.46%。其中髌股关节(髌骨、股骨滑车)共40处(39.21%),内侧间室(股骨内髁、内侧胫骨平台)共29处(28.43%),外侧间室(股骨外髁、外侧胫骨平台)共33处(32.35%)。髌股关节面与外侧间室表面软骨损伤所占比例均高于内侧间室。股骨外髁、外侧胫骨平台软骨退变所占比例高于股骨内髁、内侧胫骨平台。各关节软骨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I-II级损伤所占比例为75.49%,高于Ⅲ-Ⅳ级24.51%。2.对94例94膝DLM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术中探查发现DLM损伤的患者82例82膝,DLM完整的患者12例12膝。所有患者共有29膝(30.85%)伴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损伤,共56处,关节软骨退变率为30.85%,其中髌股关节(髌骨、股骨滑车)共17处(30.36%),内侧间室(股骨内髁、内侧胫骨平台)共16处(28.57%),外侧间室(股骨外髁、外侧胫骨平台)共23处(41.07%)。髌股关节与外侧间室软骨损伤所占比例均高于内侧间室。I-II级损伤所占比例为58.93%,高于Ⅲ-Ⅳ级41.07%。3.152例156膝DLM患者中,DLM完整组患者软骨退变发生率为43.24%,高于DLM损伤组患者34.15%,经卡方分析得出P=0.24(P>0.05)。即两组患者软骨退变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94例94膝患者关节镜观察,发现DLM损伤的患者82例82膝,21例21膝发生关节软骨退变,DLM完整的患者12例12膝,8例8膝发生软骨退变,因组间基线不一致,未对两组患者软骨退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所有自变量强行进入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年龄P=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其余自变量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故重新建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逐步筛选策略(LR)对自变量进行筛选。采用LR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第一步中性别(P=0.94), BMI (P=0.68),创伤史(P=0.46),病程P=0.50(P>0.05),被全部剔除。而年龄P=0.00是DLM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40岁的患者更易出现关节软骨损伤。5.94例94膝DLM损伤的患者,男性36例36膝,女性58例58膝,按五种中医证型分别给予辨证分型,经统计,风寒湿痹证占15.96%,风湿热痹证占22.34%,痰瘀痹阻证占21.28%,脾虚湿滞证占25.53%,肝肾亏虚证占14.89%。脾虚湿滞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多。肝肾亏虚证最少。按性别分类,进行似然比卡方分析,得出似然比为5.34,P=0.25(P>0.05),五种证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40岁、40-50岁、>50岁三个年龄段分类,进行卡方分析得出似然比为43.54,P=0.00(P<0.05),说明五种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肾亏虚证与其余四型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型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患者多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淤痹阻证、脾虚湿滞证,以脾虚湿滞证为最多,肝肾亏虚证最少。年龄>40岁时患者肝肾亏虚证发生率增高,尤其是当年龄>50岁时,肝肾亏虚证发生率较高。按病程≦2个月、2-12个月、>12个月三个病程分类,进行卡方分析,得出似然比为21.44,P=0.01(P<0.05),说明五种证型在不同病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风寒湿痹证与其余各证型在不同病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痹症日久不愈,深入入里影响脏腑。早期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淤痹阻证为主,中期以脾虚湿滞证为主,晚期以肝肾亏虚证为主。94例94膝不同中医证型的DLM损伤患者中软骨退变者29例,软骨无退变者65例,经卡方分析,得出似然比为14.04,P=0.01(P<0.05),说明五种证型在软骨退变方面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肾亏虚证患者软骨退变率最高,其次是痰瘀痹阻证。结论:1.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无明显差异。2.年龄是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时关节软骨发生率显著增高。虽然性别、BMI、病程、创伤史与关节软骨损伤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当随着BMI增大,病程延长,关节软骨退变率明显增高,故建议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控制体重的同时应尽早行关节镜手术,以免加速膝关节退变。3.不同中医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一致,年轻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多数为脾虚湿滞证,祛风除湿时兼以健脾,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肝肾亏虚证比例逐渐增多,对老年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舒筋通络的同时需加用补益肝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