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颈癌的生存率存在劣势引起了不同学者的争议。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微创手术组4.5年无病生存率比开腹组降低了10.6%(86%比96.5%),3年总生存率同样显著低于开腹组(93.8%比99.0%)。另有一项同时联合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两个大型数据库——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和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微创手术组的死亡风险较开腹组高65%(HR=1.65);在未使用微创手术之前(2000至2006年),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随年份有所增加(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每年增加了0.3%);自2006年采用微创手术至2010年期间,宫颈癌的4年总生存率反而每年下降了0.8%。2019年NCCN指南明确指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无病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下降,仅推荐用于治疗IA1期的宫颈癌患者,且术前须告知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短期效益及潜在肿瘤风险,并最终由患者自主选择手术方式。2018年FIGO指南[3]推荐腹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复发率,是否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一样具有风险,目前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生存率方面存在劣势,我们通过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工具,以“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随机试验”及其同义词为关键词,最大限度的检索自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CBM和CNKI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收集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排除不符合标准及低质量文献;提取各纳入文献中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复发率、总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复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因“子宫内膜样腺癌”收治入院并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盆腔引流量等信息。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5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时间更长(MD=37.56,95%CI:13.5661.56,P=0.00200)、住院时间更短(MD=-2.41,95%CI:-3.08-1.74,P<0.0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MD=-97.09,95%CI:-104.91-89.28,P<0.00001)、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更多(MD=1.02,95%CI:0.831.21,P<0.0000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更高(OR=1.27,95%CI:1.011.60,P=0.04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63,95%CI:0.540.73,P<0.00001)、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851.24,P=0.81000)、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6,95%CI:0.871.29,P=0.54000)、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811.16,P=0.74000)。开腹组淋巴结切除数目与复发率相关系数为-0.826;腹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数目与复发率相关系数为-0.621。淋巴结切除数目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率无相关关系。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期间因“子宫内膜样腺癌”收治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并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共123例。腹腔镜手术组(268.44±65.00min)较开腹手术组(234.75±46.99min)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腹腔镜手术组(211.67±347.92ml)较开腹手术组(494.53±493.94ml)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腹腔镜手术组(16.22±6.30天)较开腹手术组(22.31±7.27天)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腹腔镜手术组(496.08±701.97ml)与开腹手术组(423.36±772.55ml)盆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00);腹腔镜手术组(42.72±14.89h)较开腹手术组(53.22±19.03h)术后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腹腔镜手术组(14.04±6.32枚)较开腹手术组(21.18±6.38枚)淋巴结清扫数目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腹腔镜手术组(6(10.00%)例)与开腹手术组(14(22.22%)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结论:1、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相似,虽然腹腔镜手术术中风险略高,但长期疗效无差异。由此推荐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2、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数目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切除淋巴结的主要目的是手术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