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的分工日趋精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成为了今后教育工作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再一次掀起了合作学习的热潮。合作学习始于英国,但却在美国逐渐发展盛行起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合作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研究。通过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低效甚至无效。为了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我们必须在认真剖析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反思目前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笔者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寻找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素。其次,以内蒙古E市的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师生对合作学习的一般态度和认识及应用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笔者通过观察教学录像,了解生物合作学习的应用状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1.“不合作”现象,部分师生对合作学习有抵触情绪。2.合作小组的组建与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的表现存在不合理现象。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内容选择及评价方式等不当。针对调查研究中突显出的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改变师生观念,认识合作学习内在价值。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水平。3.重视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指导。4.加强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5.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6.提供支持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通过对中学生物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