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端学《春秋》三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程端学《春秋》三书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程端学的家世生平、学统师承、作三书的背景及《春秋》三书的成书。 第二部分,介绍了程端学的《春秋》观。 第三部分,介绍了程端学对褒贬凡例的看法。 第四部分,阐述了程端学对经文的尊信和对三传的辩驳。 第五部分,论述了程端学对《春秋》之“义”的阐发。 第六部分,分析了《春秋》三书的学术特色及在《春秋》学史上所占的地位。
其他文献
本文对明清文人园林与明清文人审美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中国文化的传承性对明清园林的内容形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继承造就了明清文人园林“虽
潜邸出身官员作为南宋官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走于皇帝与皇储、皇子之间。他们先是因学识、品行出众等,获得时任君主、朝臣的认可,得以任职于皇储、皇子潜邸,并担任皇储、皇子
私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出现在社会生产力显著的进步、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倡私学,墨子紧随其后大办私学,成为我国春秋战国时
1912年5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正式开始运作,在当政者的支持下,它以交通系为骨干,利用其知识、金融、官僚资本,对铁路事业进行了全面革新。 在行政方面,交通部主要进行了集中、统一
本文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的转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教育思想、价值观念、文化氛围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