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充分满足了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奶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畜牧业生产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畜禽粪尿等废弃物。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主要是粪牛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弃物,是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宝贵资源。但如不加处理利用而排放,则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反之,如在采取前述综合措施提高资源产品率的同时,使粪尿污水的产生减量化,再经处理无害化后加以利用或循环利用,则既消除了污染又增加了猪场效益。但是,当前,由于化肥工业大规模发展和化肥在农村的普遍使用,导致畜禽粪便利用率过低,利用途径单一,畜禽粪便作为农业传统上的主肥位置已被化肥所取代,过度施用化肥是导致我国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索之一。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危及了生态安全,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以荆州市为例,研究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样本采集与分析主要对荆州市境内5645个畜禽养殖单元进行了调查,其中调查养猪场351个肉鸡场25个、蛋鸡场44个、肉牛场3个,调查肉鸡养殖小区25个、养猪专业户4101个、肉牛专业户88个、蛋鸡专业户5个、肉鸡专业户693个。详细记载每个养殖单元每天的粪尿、垫草、冲洗污水等的排放量,连续记载7天,取7天的平均值为每天污染物排放基数,进而得出每个养殖单元的年排放量。2、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的估算。畜禽的年度粪便产生量计算公式为:Q=N×T×P(1)式中:Q为年度粪便产生量;N为饲养量=畜禽出栏数+年末存栏数;T为鉰养期,其中猪的平均饲养期采用张克强的199d,肉禽的生长期一般为55d,蛋禽的饲养周期为一年,P为排泄系数。牛:按用途分类,主要有用作役畜的水牛和黄牛,以及肉牛和奶牛。水牛、黄牛和奶牛一般当年不出栏,各自的年末存栏数即可视为当年饲养数量,而本地专用肉牛年出栏较少,因此牛的饲养量就用当年年末存栏数。、羊、免、马、驴和骡:因本地饲养量较少,本研究没有计算它们的粪便产量。(2)畜禽粪便中N、P、Cu、Zn的估算A=q×c式中:A为畜禽粪便中N、P、Cu、Zn的含量,q为畜禽粪便产生量,c为单位质量畜禽粪便N、P、Cu、Zn(?)的含量。其中,各畜禽日排泄系数(以湿基为标准)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和的数据。排泄系数见表7。(3)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及N、P养分承载量的估算q=Q/S式中,q为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或N、P的负荷量((hm2·a),Q为各类畜禽粪尿或N、P的总量(t/a);S为有效耕地面积(hm2)基础数据来源荆州市主要畜禽品种为猪、鸡鸭鹅、牛、羊,有少量的兔、鸽子、鹌鹑等饲养。本研究主要研究猪、禽、牛排泄的粪便对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在确定2010年度畜禽饲养量时,饲养量采取年度出出栏量与年末存栏量相加的方式来确定。畜禽养殖数量来源于《2011湖北农村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资料(见表8),数据截至时间是2010年底。二、结果与分析1、荆州市畜禽饲养和畜禽粪便的产生量1.1畜禽饲养情况据统计,2010年荆州市共饲养生猪744.67万头,家禽11220.84万羽,牛158176万头。1、2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2010年,荆州市畜禽养殖业共产生粪便1180.531209万吨、COD167.72万吨、总氮48590.283462吨、总磷16842.780155吨、铜111737.1003公斤、锌128397.9498公斤。1、3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及养分承载量2010年,荆州市单位土地面积畜禽粪便及其中的氮、磷纯养分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粪便,荆州市平均水平为25.31吨/公顷.年;N:荆州市平均水平为104.16kg/公顷.年;P:荆州市平均水平为36.1kg/公顷.年。分县市区计算结果具体见表10.三、结论通过对荆州省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的评价表明:1、在荆州市范围内,不同畜禽品种粪便排泄物对环境的影响,依次为:生猪>蛋禽>牛>肉禽。2、按照欧盟限量标准,松滋市和首市的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已经超过了当地耕地的容纳能力,对当地环境构成了污染。公安县、沙市区、荆州区接近欧盟限量标准;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离欧盟限量标准还有较大空间。3、调整畜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布局。松滋市、石首市应该考虑在控制畜禽养殖总量,提高产品质量上做文章,重点是要控制生猪、蛋鸡的饲养量。公安县、沙市区、荆州区可在控制生猪鉰养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家禽饲养量:洪湖、公安、监利、江陵、沙市可以大力发展畜禽生产。从全市范围来讲,调整畜牧业结构,藏少畜禽粪便排放,重点是在生猪生产上要控制总量,蛋禽生产上要稳定发展,在肉禽生产上可以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