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文学教育问题研究——以“文学是人学”为引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文学艺术给人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和审美的体验,那么文学教育就是教会人如何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文学的生生不息,必然与文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当下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选择,文学教育的意义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大学文学教育作为文学教育重要阶段之一,在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出严重的“去人学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实用主义取向、知识主义取向和世俗化取向。近百年的中国文学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文学教育要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就必须“再人学化”,回归精神的教育、审美的教育。  文章以“文学是人学”为引子,由此研究当下大学文学教育相关问题,以期对当下大学文学教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获得未来大学文学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鉴于此,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文学的人学内涵以及由此引申开来的大学文学教育概念及其内涵;第二部分从中文系(以北京大学等学校为代表)的文学教育以及非专业的(中文系以外的院系)文学教育两个角度来分析大学文学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则以第二部分为基础,总结归纳当前大学文学教育的问题所在;第四部分试图对大学文学教育所表现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文章的第五部分则从回顾近百年文学教育史来获取对改进当前大学文学教育问题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近年出自女性之手的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当前本土女性写作的问题与症结,并在反思女性主义的基础上,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女性
李贽是明中叶兴起的浪漫洪流的中心人物,他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特色。李贽的美学思想以其自然人性论思想为基点,从注重人的感性生命出发,倡导情感在审美中的突出地位
阎连科是当代文坛上颇具分量的小说家,从七十年代末发表处女作开始,笔墨一发不可收,连续创作了“瑶沟系列”、“东京九流人物系列”及“和平系列”。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耙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