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在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都有高度异质性。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在多种实体瘤中都被证明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相关,进而影响预后。但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对淋巴瘤尤其是DLBCL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由此进行了探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初诊DLBCL病例共511例,收集了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5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4岁,中位年龄为60岁,血浆纤维蛋白原均值为3.42g/l,中位数为3.36g/l(0.5g/l-9.58g/;),D-二聚体的均值为 1589.04ug/1,中位数为 804ug/l(11ug/l-54120ug/l)。较高 Ann Arbor 分期(Ⅲ-Ⅳ 期)、有 B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盗汗、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 分)、高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mg/l)、低白蛋白(<35g/l)等特征的DLBCL常有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低纤维蛋白原、高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所有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65.6%。低纤维蛋白原组与高纤维蛋白原组的五年OS率分别为59.9%、52.9%,高D-二聚体组的五年OS率为52.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在non-GCB亚型中,异常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预后的不良因素。无论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高纤维蛋白原组的五年OS率均低于低纤维蛋白原组与正常纤维蛋白原组。在高D-二聚体组中,低纤维蛋白原组或高纤维蛋白原组的五年OS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纤维蛋白原组(44.4%vs.39.7%vs.61.5)。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IPI评分、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评分、C反应蛋白、白蛋白、利妥昔单抗的使用、D二聚体都与患者预后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年龄、IPI评分、ECOG体能状态评分、利妥昔单抗的使用、D二聚体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临床特征的DLBCL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有差异。纤维蛋白原异常及高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相关,在高D-二聚体组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更有意义。且D-二聚体水平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