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动态物理特性与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单相重合闸技术在超/特高压线路上获得广泛应用。特高压线路较长,运行电压高,潜供电弧的熄灭是一个技术难题。如果潜供电弧不能及时熄灭,将使断路器重合于弧光接地故障,造成重合闸失败。研究潜供电弧的产生机理与动态物理特性,进而发展有效的抑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我国在建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实践,针对潜供电弧的物理特性与抑制技术开展探索与创新研究。通过建立潜供电弧的低压模拟实验平台,研究潜供电弧的动态物理特性与数学建模方法,完善潜供电弧熄灭、重燃机理的分析方法,发展新型的潜供电弧抑制技术。低压模拟实验是研究潜供电弧物理特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完善了潜供电弧实验回路及其测量系统,建立了特高压线路潜供电弧的低压物理模拟实验平台,通过观测长间隙潜供电弧的运功图像和物理参量,揭示潜供电弧弧根与弧柱的运动特性及其对电弧电流及电压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潜供电弧熄灭与重燃的动态物理特征。本文还就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物理特性开展了探索研究,建立了新的潜供电弧实验回路拓扑,重点分析潜供电弧的燃弧时间特性与伏安特性等。通过大量实验揭示了风对半波长线路潜供电弧的影响机制,并获得了两个燃弧时间临界点,可作为半波长输电线路快速接地开关配置的参考依据。潜供电弧零休阶段的物理特性是影响电弧熄灭与重燃的关键所在,此时弧道恢复电压上升率是反映潜供电弧熄灭与重燃机制的重要参数。本文将单相接地故障过程分解为4个阶段,基于建立的复频域等效模型研究获得了潜供电弧弧道恢复电压上升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潜供电弧熄灭与重燃机理的分析方法,可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参数优化以及重合闸策略提供理论基础。特高压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配置是一个多目标统筹问题。本文基于建立的输电线路分布参数耦合模型以及潜供电弧动态模型,纳入三种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实验参数进行计算与比较,获得面向潜供电弧抑制的并联电抗器和中性点小电抗优化取值准则。同时,兼顾线路非全相运行以及谐振过电压抑制,基于谐振频率分析法,提出临界谐振高抗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并联电抗器与中性点小电抗的进一步优化。考虑到现有潜供电弧抑制措施的不足,本文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断路器并联阻抗的新型潜供电弧抑制技术,适用于超/特高压等级输电线路。大量分析表明,采用该抑制拓扑可将潜供电流与弧道恢复电压的强制分量减小至极低水平,从而显著加速潜供电弧的熄灭。该抑制技术可作为现有潜供电弧抑制措施的一种有效补充,但尚待实用化研究。本文工作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分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
留住优秀人才降低离职率是眼下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站在组织的角度,研究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并将工作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通
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向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模式转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多数发达国家逐步改变了对污染末端消极治理的被动做法,“
基于K3Fe(CN)6在碱性溶液中氧化VB1的荧光动力学反应,利用自制的简单装置,以NaOH的加入为反应起点,监视荧光反应的进行,建立了荧光反应速率法测定VB1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13 5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大多数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不容乐观,甚至是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写作文,厌烦写作文,对写
吡喃酮类化合物是抗爱滋病的一种新药,用从头计算法G98W程序对19个吡喃酮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 ,讨论它们的电子结构特征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可为这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