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能源安全。石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种实物概念,而是和资本、劳动力、技术等一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大规模消费和进口石油时期,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2%,预计2020年左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有保证地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安全。目前各种影响稳定供给的风险因素在不断增加,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集中,通道单一,石油战略储备比较薄弱,石油期货市场发育不完善,品种单一,石油进口只是作为国内石油供需缺口的应急补充,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的评价我国石油进口风险,进而规避风险,确保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石油是战略物资,我国的石油安全主要是指石油进口的供应链安全,本文找出了导致我国石油进口供应链风险的主要因素,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石油进口供应链风险做出定量评估,并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对目前规避我国石油进口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战略对策进行综合评价优选。针对我国石油进口供应链风险因素,在充分学习探讨美国、日本和英国三种不同典型石油安全战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石油进口供应链风险规避战略对策,按时间划分为:短期策略、中期策略及长期策略,并分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如提高国内的供给能力,加大海陆油田的勘探力度,建立多元化进口原油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节约能源和发展替代能源,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以支持石油市场发展等,希望能对日后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