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现代竞技体操被引入到湖南以来,湖湘体操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在这60年里,有过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有单纯引进模仿他国体操动作,也有自身的动作创新;有粗放型训练,也有向集约型训练的转型;有某个发展时期的匍匐缓慢前行,也有竞技成绩快速提升;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湖南男子竞技体操队经历过汗水、泪水、伤病,失败,光荣,彷徨,光明,一代代湖湘体操人对男子竞技体操事业殚精竭虑,不离不弃,为湖南男子体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男子竞技体操的发展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50—60年代末,湖南男子竞技体操处于雏形期。特征为:专业运动员较少,专业化训练时间短,导致战绩不佳,但训练刻苦,作风顽强,在吊环、跳马等项目上享有优势;在技术上,主要是模仿学习,技术风格尚未体现;在教练员方面,专业教练员不多,执教年限短,但勤于钻研,进步较快。20世纪70—80年代末为湖南男子竞技体操的创新提升期。特征为:运动员人数比较充足,且训练时间能得到保证,多次在国内、国际间比赛夺魁;但高级教练员比较匮乏,教练员选材大多定性选材为主,即凭运动经历、经验选材为主,定性与定量方面结合选材有所欠缺。在技术动作方面运动员已能够完成较高难度的动作并对动作进行引入模仿、适应、改良创新;在技术风格上以“小”、“巧”、“灵”为主,多次取得了吊环、双杠、全能项目的冠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前3年步入辉煌阶段。特征为:运动员方训练年限长,人才储备充足,综合实力强,多次获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的冠军;优秀教练员人数多,执教年限长,业务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带队成绩突出;技术方面向“难、新”发起冲击,出现多个以湘籍运动员命名的动作。2003年至今缓慢前行阶段。特征为:运动员、教练员人才流失严重,优秀体操运动员不多、区域分布不平衡。教练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技术动作追求“难、新、美、稳”与“力、高、飘”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