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变化和发展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是教育研究永恒的话题之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但并未把握师生关系的本质。师生关系在传统理论的支配下遮蔽了其本质,出现了理论上的危机,在实践中走向了偏狭。师生关系的危机和偏执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课题: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影响师生关系的深层因素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分析视点,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师生关系的真谛,才能探寻到师生关系改良与发展之谜?人是文化的动物。要了解人必须了解文化,而了解了文化就会对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多维复杂的文化关系,文化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师生关系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和重要中介。师生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文化传统是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特点的师生关系。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与趋势。社会变革带来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也在师生关系中反映出来。建立在多元价值基础上的多元文化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客观上要求我们顺应趋势,转换理念,从文化的视角,以“多元文化”为理论基础,探索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和认同——即“多元共存”的师生关系。论文第一部分阐明文化视角拓展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师生关系的现状,指出师生关系本质的遮蔽,并论述师生关系的文化本质,说明有必要拓展研究视角,从文化的视野来探析师生关系。论文第二部分论述了影响师生关系最深层次的因素是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特征的师生关系。分别从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两个方面论述师生关系的特征变化。论文第三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了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互动机理。指出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与整合的内在张力或矛盾。首先论述了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发生冲突的表现和原因,接着论述了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整合。第四部分重点论述“多元共存”的师生关系。首先,指出当下的文化转型是师生关系重塑的背景,而“多元文化”是理论基础,并进一步阐明“多元共存”型师生关系的意蕴和内涵特征,接着论述了“多元共存”师生关系是当下的应然目标。最后,提出了师生关系重塑的几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