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承反力测试的轴承载荷辨识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船舶对推进轴系的振动特性要求越来越高。了解艉轴承所受的载荷,便于轴系健康的监控,对推知轴系运转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准确地获知载荷状态有助于了解轴系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是结构设计和改进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文采用频域方法,推导了试验轴系艉轴承载荷的辨识原理,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了原理的有效性。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并简单介绍了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叙述了研究对象模型及其简化过程。第三章详尽给出了试验轴系艉轴承载荷识别方法的推导过程。首先对艉支承结构中各根预紧梁的横振、纵振分别推导,并根据轴承的运动方程进行综合,然后分别从正问题和逆问题两个方向对结构进行计算,并在理论上验证了它们的互逆性。第四章包括艉支承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和基于仿真数据的辨识原理验证,以及针对试验轴系中艉支承结构的辨识可行性的验证。比较原理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第3章中辨识原理的理论结果,验证了辨识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艉支承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辨识原理在实际结构中的可行性。最后对频响函数求逆方法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作了讨论,并给出了可选的方案。第五章的研究对象为轴系,为艉支承结构研究的延伸。该章节基于第3、4两章的结果推导了轴系上的桨端载荷,并给出了其识别的思路。然后建立起试验轴系的有限元模型,对轴系做了与第4章类似的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辨识原理在轴系中仍然适用。最后,针对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得到的关于轴系的特性,对轴系振动特性做了讨论与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结构和工艺上的改进方向。第六章是模态实验部分,实验对象为艉支承结构和整体轴系。首先简要说明了实验系统、测点及实验框图,针对艉支承结构和轴系测试的不同实验系统分别作了介绍。接下来分节阐述了两个测试实验的过程,结果验证了辨识原理在实际艉支承结构和轴系结构中可行和有效。另外针对实际测试中各个测点数据的有效和可靠性,给出了可行的辨识测试方案。第七章对全文的工作做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并展望了支承结构载荷识别以及轴系研究尚需进一步做的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将数形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转换,可有效地化解数学的难点,使得数学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借助数形结合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摸索到数学的规律,利用数形结合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强化思维的发散,运用数形结合,可透彻的领会数学的内涵,应用数学知识到实际的问题中,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具备独立自主的探究思维,将数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数学的知识模型,走进数学的情境中获
近年来随着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船用柴油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船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而言,轴系是其关键零部件之一。扭转振动作为轴系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中必须进行
摘 要:随着新课程Ⅰ卷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用卷,在现如今高中数学教育的新形势下,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更多地为培养高中生抽象的思维逻辑。因此本文从2016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出发,浅析近年以来我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命题指导思想变化、试卷分值与结构的调整、考点范围和内容精简以及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议论分析,希望能为参与新课改的广大师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花卉生长过程原始视频数据量大,冗余信息多。为了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视频数据小的,压缩比较高的花卉生长过程的监测视频,同时还保证视频内花卉生长细节信息丰富,整段视频播放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很多领域.信息网和控制网的结合使得远程监测和控制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该文也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排水管理系统中,并开发了网
酚醛中空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热阻尼性能、烧蚀性能、低密度性能及良好的性能设计性,使得其在航天航空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限于中空微球材料的加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