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势头不减,新建、改造及拆除建(构)筑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废弃物,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对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式是堆放与填埋,实际进行循环再生利用的还不足1%。当前建筑垃圾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主要手段是将其破碎生成再生粗细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及其他再生制品。但是在建筑垃圾破碎生产再生骨料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粒径小于75μm的超细粉。这些超细粉具有一定活性且物理性能良好,如若不加以利用,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可以将这些粉末收集起来,或者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研磨制成粒径小于75μm的建筑垃圾超细粉,用于取代砂浆中的水泥或粉煤灰等胶凝材料,作为掺和料来制备再生砂浆。这不仅实现了建筑垃圾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而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也符合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垃圾超细粉的主要成分有: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己水化的水泥石颗粒、砂细粉颗粒、石细粉颗粒和黏土砖中的烧黏土颗粒等。它具有孔隙率高、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含水率低、具有一定活性且与水泥的粘结较好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本文将建筑垃圾超细粉取代砂浆中的水泥或粉煤灰以及将超细砖粉取代砂浆中的水泥制备再生砂浆。形成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了超细粉掺量对砂浆基本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砂浆的强度采用了工程上常见的M5、M7.5、M10三种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当砂浆稠度维持在70~90mm时:(1)砂浆的用水量随超细砖粉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建筑垃圾超细粉取代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加。(2)掺加了建筑垃圾超细粉和超细砖粉的砂浆,保水性要优于普通砂浆。(3)建筑垃圾超细粉具有一定活性,能发挥良好的填充效应和形貌效应。(4)建筑垃圾超细粉的掺量在10%以内时,砂浆的强度降低不大,因此可作为掺和料使用,但掺量不宜过大。(5)建筑垃圾超细粉的掺入对砂浆的抗冻性能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