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间的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常态。因为文化产业本身所特有的高渗透性、高耦合性以及强关联性,使得文化产业在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显得尤为耀眼,“文化产业融合”快速成为一个网络热词。虽然产业融合之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产业融合理论引入文化产业时,会发生些许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如技术进步的外部辅助性、产业边界的模糊、以体验为核心的融合等等。因此,在文化产业融合过程需要特别注意这三点的有效运用,否则不能保证文化产业融合的有效发生。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出现的一些问题就验证了这一点。在分析了文化产业融合的新特征,列举和分析了文化产业融合的类型后,本文重点对文化产业融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过分强调高科技的重要性,使科技这个硬创新挤兑了文化内容的软创新,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出现问题。其次,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的体验性,使文化产业融合止步不前。再次,我国文化产业融合的领域过窄,没有形成深度融合。产业内部融合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领域的渗透以及少量相关行业的重组融合。产业间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与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少量与传统农业、制造业的融合。融合模式单一,融合过程中缺乏创意,融合产品趋于雷同,造成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经济效益带动不大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最后落脚于政府角色定位和政策措施选择上。首先,从理论上揭示了政府合理介入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得出了政府该如何合理介入。本文认为,政府的介入并不是强势介入,而是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政府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融合提出了一些策略,如继续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市场多主体发展以及进一步规范市场等等,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更好地实现融合创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