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行为,使若尔盖湿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土壤元素含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然而,不同学者研究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元素变化规律的结果有较大分歧,对于土壤碳氮磷比对湿地退化的响应以及退化过程中化学计量比对元素循环的影响结果仍不明确。本研究以若尔盖湿地的花湖和玛曲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若尔盖湿地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揭示土壤碳氮磷比对湿地退化的响应机制,为未来若尔盖湿地的恢复、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退化梯度上,土壤含水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花湖研究区含水量范围为29%-314%,玛曲研究区含水量范围为78%-270%。PCA分析显示,含水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之间呈正相关。2.SOC和TN含量分别为39-253 g·kg-1、1.4-18 g·kg-1;在退化梯度上,SOC和TN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花湖研究区SOC和TN含量表现为:沼泽到高寒草甸阶段变化不显著,高寒草甸到沙化高寒草甸阶段显著降低;而玛曲研究区则表现为:沼泽到沼泽化草甸阶段显著增加,高寒草甸到重度退化高寒草甸阶段变化不显著。全磷含量在0.3-2 g·kg-1范围内变化,在退化梯度上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湿地阶段小于草甸阶段。3.土壤C/N、N/P、C/P变化范围分别为13-32、1.3-15.2、31.7-204.7。退化梯度上,土壤C/N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但花湖研究区沼泽化草甸阶段和高寒草甸阶段差异不显著,而玛曲研究区高寒草甸阶段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阶段;花湖研究区,除沼泽化草甸阶段外,土壤C/N整体上都低于玛曲。整体上,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湿地阶段高于草甸阶段,花湖研究区的退化草甸阶段和玛曲研究区夏季土壤N/P均低于10。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造成退化梯度上土壤碳氮磷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沼泽退化成草甸的过程中,土壤磷得到了积累。沼泽退化到沼泽化草甸的过程中土壤固碳和固氮能力提高,因为沼泽阶段水位的降低,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虽然土壤碳氮的分解会加快,但植物生物量增加,使有机质潜在输入量增加,导致土壤碳氮含量也增加,土地变肥沃。草甸阶段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固碳和固氮能力降低,花湖研究区水分的严重丧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虽然土壤碳氮分解变慢,但植物生物量降低,使有机质潜在输入量降低,导致土壤碳氮含量下降,土地变贫瘠甚至出现沙化土地;玛曲研究区含水量变化不显著且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导致土壤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这也反映出花湖研究区草甸阶段受到的干扰强度高于玛曲,未来对花湖退化高寒草甸区域的恢复首先要考虑改善土壤水分状况。2.整体上来看,对沼泽的适度干扰会增加土壤固碳和固氮能力。夏季,花湖退化草甸区域和玛曲研究区处于氮限制状态,而磷元素较为丰富,因此适当地补充氮元素对未来该区域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研究表明,痛觉通路上的多种胶质细胞等非神经细胞广泛地参与了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P2Y12受体是嘌呤能受体家族中的一种Gi类型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卫星胶质细胞等与痛觉通路密切相关的非神经细胞上。早年人们已经发现,在P2Y12受体全身敲除的神经痛模型小鼠,其机械痛过敏现象显著弱于对照的野生型小鼠,提示P2Y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实现沿线国家间的优势互补,自该倡议提出以来各国也积极采取了诸多措施坚持开放合作。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主体,正积极参与到国别合作之中,中国也将“一带一路”国家视为重要投资对象,截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1727.7亿美元,当年直接投资流量达178.9亿美元。而这一切离不开东道国的便利化措施,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是指通过一
研究背景: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atrial tachycardia,AT)是发生在心房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率通常≥100次/分,可根据其电生理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分为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以及触发活动性房速,不同电生理机制的AT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AT的遗传学基础还尚不清楚,但AT常常先于或伴发房颤,大量研究发现房颤与编码钠、钾、钙等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变异密切相关,其中以钾离子通道
背景:脑血管病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及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其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是引起神经细胞损害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黄芩素是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主要从黄芩的根中分离而来。黄芩素发挥众多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兴奋性毒性、抗凋亡、刺激神经发生、促进神经保护因子的表达等,可有效缓解神经细胞损伤。目的:建立H2O2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模型,探索黄芩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和鼻病毒(Rhinovirus,RV)对鼻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蛋白表达、上皮结构重塑和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1、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鼻息肉组织和25例健康
随着环境污染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表面的水氧化因其可以有效的开发人工光合作用水分解而备受关注。水分解为H2和O2本身在热力学上不是有利的过程(ΔE0=-1.23 V),是需要外部驱动的上坡反应。实现水分解最困难的是实现析氧反应(OER)中四个电子的转移。在近50年来,光催化的应用得以发展,目前所发现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死高危、致残高危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疗常引起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发现,不同时间点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预后差别较大,这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在生物体内,昼夜节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昼夜节律基因(Circadian gene)。昼夜节律基因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等作用,影响中枢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2019年1 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会译员,笔者分别参加了 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的综合展及11月13日-20日的延长展。本文是基于此次展会口译工作经历所
本文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判例为主要研究材料,区分域外管辖和法律的域外适用,以美国国会提出的反域外适用推定原则为着力点,在对其定义、发展历史、适用方法及发展趋势做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美国最高院的司法实践和的现实需要,分析该推定原则的具体内涵。同时借鉴在该原则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规则和司法制度,例如美国法庭之友制度,用以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区分了美国域外管辖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仅中国就有上亿人患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遗憾的是,糖尿病至今尚未有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手段以及早期预警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在人体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且这些微生物在体内参与着多种代谢调节。而且还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人体内(血液)的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论文对体内(血液)微生物和糖尿病的关系以及通过注射微生物菌液的方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