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夹脊穴的文献整理,研究其源流、定位、命名、主治、刺灸法、选穴原则、作用机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归纳、推理法,对本院图书馆历代针灸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手工检索,另通过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对1979—2007年所有关于夹脊穴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夹脊穴的源流、定位、命名、主治、刺灸法、选穴原则、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归纳、综合、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1.手工检索到夹脊穴相关书籍30余本,剔除重复及不适用部分,可引用其中20本中有关夹脊穴的内容介绍。2.从清华同方数据库中检索到夹脊穴相关文献380余篇,可参考引用文献约70篇。3.完成对夹脊穴的文献整理部分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归纳总结。结论1.夹脊穴最早源于《内经》,经华佗得以临床推广应用,历代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不同的见解,至近代承淡安先生首次提出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并确定其定位与穴数,后经国家标准确定沿用至今。2.夹脊穴是一组穴位,其单个穴位命名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今以解剖学中各椎体的名称,即颈、胸、腰、骶椎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及椎体序数,冠以“夹脊”来命名各夹脊穴较为公认。3.目前临床常用的刺灸方法都可以适用于夹脊穴。4.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及神经解剖理论,确定夹脊穴的选穴原则。5.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生物全息理论及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阐述了夹脊穴的主治范围及临床应用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现代实验相关手段如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检测,对夹脊穴的作用机理从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研究,证实夹脊穴对临床各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6.统计分析夹脊穴临床应用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夹脊穴治疗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的报道较多,也见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的治疗。临床要注意发挥夹脊穴的独特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