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村民自治已经在中国运行了大约三十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相应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我国现阶段的村级民主监督,尤其是关于农村“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许多缺点和问题。这些“一把手”在农村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农村工作的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他们手中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与监督,那么这种公共权力就有可能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不利于农村反腐倡廉建设,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有效开展,势必会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对农村“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迫切课题。 本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法、综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首先对村民自治与“一把手”监督机制进行了概述,对村民自治、“一把手”、“一把手”监督机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其次,以邢台市内丘县为例,调查得出现阶段的农村“一把手”监督机制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最后,以存在问题的成因为切入点,探索当前村民自治视阈下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的现实路径,以期能够丰富村级民主监督理论,为村民自治和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当前村民自治视阈下的“一把手”监督机制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对村民的宣传引导机制不到位、对“一把手”的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传播机制尚需优化。探究其存在问题的成因,发现村民的监督意识薄弱、“一把手”缺乏自律意识、相关制度运作不规范是主要原因。其次,针对当前村民自治视阈下的“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我们应该从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创新网络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究村民自治视阈下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