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通常被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肇始于著名的“五四运动”前夕,从1917年延续到1927年。在这期间,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中国,中国儿童文学随后产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期间,不同的文学团体既有着相同的翻译规范,也有着各自特殊的翻译规范,不同的翻译规范相互竞争。路易斯·加乐尔所著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即是在这一时期被赵元任先生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故事讲述了小女孩阿丽思在兔子洞中梦游的奇遇,书中充满了对童趣的描写,细腻刻画了儿童的心理世界。原著中大量的文字游戏、逻辑游戏、幽默和讽刺等都使得其翻译困难重重。赵元任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充分考虑了儿童读者的阅读能力,既保存了原作的风味,又使得译本生动易懂,让读者能够充分领略与原著基本相当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部译作成为当时广受儿童读者欢迎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之一。翻译规范理论是对传统的规约性译论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它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的一个转折点。翻译规范理论将翻译实践置于历史化语境中,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以目的语为导向来进行研究。本文从翻译规范的角度,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规范,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指出五四期间儿童文学的主流翻译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儿童本位规范,白话规范,忠实规范以及文学性规范。通过对赵译本的文本细读,本文发现:赵元任译本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努力使译本能够被中国儿童所充分理解、欣赏和喜爱;译本采用了白话文进行翻译,借鉴了英语的一些表达方式来丰富本国白话文的表达,同时创造生造词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对原文进行忠实的翻译,采用创新的翻译策略以应对双关的翻译,使其忠实而自然流畅;注重译文的文学性问题,丰富诗歌的体裁,强调翻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此外,由于赵译本影响巨大,后人在翻译儿童文学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最后指出赵译本不仅顺应了五四时期主流的儿童文学翻译规范,并且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规范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