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β1,4-GalTⅠ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及对其它着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哺乳动物的胚胎着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胚泡的成功植入依赖于胚胎与子宫之间恰当的相互作用。胚胎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它是一个单个的全能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结构,即胚泡。同时,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增加启动信号级联放大过程,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使子宫准备接受胚胎。各种着床相关因子的表达随着床进程发生变化,促进胚胎与子宫内膜的相互识别、黏附。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由巨噬细胞、间质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产生,是介导胚泡着床最主要的细胞因子之一。IL-1家族包括IL-1α、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研究表明:IL-1α和IL-1β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广泛存在;受精卵的成功植入与胚胎环境中高浓度的IL-1α和IL-1β相关;IL-1Ⅰ型受体(IL-1RⅠ)基因敲除的小鼠生育能力受到损伤。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是糖基转移酶中最早被纯化的,也是研究最深入的成员之一,主要定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糖蛋白和糖脂中寡糖链的延伸。β1,4-GaITⅠ还被发现存在于细胞表面,是细胞外糖苷底物的受体。细胞表面的β1,4-GalTⅠ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细胞黏附、铺展、精卵识别、神经轴突生长、组织形成和肿瘤转移,而胚胎着床与肿瘤转移、侵袭过程非常相似。 本文主要以IL-1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及对子宫内膜其它着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胚胎着床的调控机理。 方法:将已构建好的β1,4-GalTⅠ基因干扰质粒、过表达质粒、干扰对照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RL95-2细胞(模拟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后,采用免疫印迹(Dot-blot)、RT-PCR等技术分析各组转染细胞中β1,4-GalTⅠ对IL-1β和MMP-9表达的影响;将着床相关因子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分别与RL95-2细胞共培养,检测11-1β对β1,4-GalTⅠ、MMP-9和COX-2表达的调控;通过由RL95-2细胞(模拟着床期子宫内膜)和JAR细胞(模拟着床期胚胎)组成的体外着床模型,观察β1,4-GalTⅠ对胚胎黏附率的影响。 结果:质粒转入RL95-2细胞60h后,细胞内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培养组、空载体组和干扰对照组相比,β1,4-GalTⅠ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组βl,4-GalTⅠ基因表增高,说明质粒转染效果良好。同时观察到,抑制βl,4-GalTⅠ的基因表达,MMP-9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降低,JAR细胞的黏附率(36.2%)低于正常培养组(72.1%)、空载体组(70.6%)和干扰对照组(68.7%);过表达βl,4-GalTⅠ,MMP-9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高,JAR细胞的黏附率(83.9%)也明显增高。但是调控,βl,4-GalTⅠ基因的表达,对IL-1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RL95-2细胞经与IL-1β共培养24h后,与正常培养组相比βl,4-GalTⅠ、MMP-9和COX-2基因的表达增高,而RL95-2细胞与IL-1ra共孵育24h后,βl,4-GalTⅠ、MMP-9和COX-2基因的表达降低。 结论:βl,4-GalT参与胚胎着床,并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细胞MMP-9的表达来调节母-胎之间的识别和黏附。 IL-1β可以通过上调子宫内膜βl,4-GalTⅠ、MMP-9和COX-2的表达,进而参与胚胎着床。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泵站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泵站一方面广泛应用于灌溉和排水工程,为农业生产和减灾防灾服务;另一方面
水轮机调节系统是一个具有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复杂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工况变化、外部干扰及水流惯性等因素,很难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采用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控制对象的强非线性与线性控制规律之间的适配问题。针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的强非线性与工况复杂性而导致的难以精确描述其动态特性问题,通过利用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并进行数学理论推导,将描述水轮机
细胞凋亡是机体在生长发育,维持机体良性运转以及应对外界刺激时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动的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的失调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比如阿尔兹海默症、癌症、艾滋病以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