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450-10球墨铸铁强韧化处理和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墨铸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加工性、耐磨性、减震性、淬透性和导热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近几十年,球墨铸铁的用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随着球墨铸铁在工业装备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卡瓦是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所使用的机械装备中的一个重要零件,其芯部要求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在受力膨胀时不会破裂;其齿部要求具有很高的硬度,工作时可以顺利地咬入套管;并且对其整体要求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经铣削后为碎屑,方便排出。球墨铸铁是制备卡瓦的备选材料,但是传统的球墨铸铁无法满足卡瓦的使用要求。低速轨道车辆的碳钢车轮与轨道之间摩擦严重,车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摩擦热,易与闸瓦发生抱死现象。这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新的材料来改善轨道车轮的耐磨性和导热性,具有优良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球墨铸铁被寄予厚望。本文针对上述重大需求,选用综合性能良好的QT450-10球墨铸铁作为试验母材。首先,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球墨铸铁的基体进行强化,以提高其性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然后,分别采用在铁液中通入氮气和氨气的方法强化球墨铸铁,为制备高氮球墨铸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以上强化方法进行对比后,采用热处理工艺对大断面球墨铸铁轨道车轮进行强化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QT450-10球墨铸铁进行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并分别在水和15%~17%UCONA水溶液二种淬火介质中进行淬火处理,对淬火后的球墨铸铁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强化后球墨铸铁试样基体中的马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UCONA水溶液淬火后球墨铸铁基体中马氏体的含量高于水淬后基体中马氏体的含量。其中,经880℃奥氏体化后在UCONA水溶液中淬火后,基体中出现细小针状马氏体,此时基体中马氏体含量达到94.0%,最高硬度值579.0 HBW。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索氏体含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回火温度下UCONA水溶液淬火后球墨铸铁基体中索氏体含量大于水淬后球墨铸铁。经880℃奥氏体化在UCONA水溶液淬火和570 ℃回火后,球墨铸铁的基体中出现粒状的回火索氏体。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974.0 MPa,屈服强度为681.8 MPa,伸长率为7.5%。(2)采用砂型铸造法制备QT450-10球墨铸铁卡瓦,然后对其进行920℃正火和80 kHz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强化后的卡瓦芯部基体为珠光体,抗拉强度达到900.0 MPa,伸长率为8.0-10.0%;卡瓦齿部组织以马氏体为主,并出现块状的渗碳体,硬度达到56.0-60.0 HRC。(3)在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向铁液中分别通入氮气和氨气二种方法进行氮元素强化,然后进行孕育球化处理制备成高氮球墨铸铁,其氮含量最高值达到0.0100%。铁液中氮深度的增加具有固溶强化的作用,并且促进了球墨铸铁基体中珠光体的形成。氮元素合金化后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532.5 MPa和9.5%,相比于未经氮合金化处理的球墨铸铁分别提高了 18.2%和22.1%。随着通气时间的增加,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变异,基体中的铁素体减少,渗碳体增多,脆性增大。(4)采用不同温度和淬火介质对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轨道车轮)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研究了强化后的球墨铸铁车轮组织和力学性能。经880℃奥氏体化在UCONA水溶液中淬火和570℃回火后,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的基体中索氏体中达到97.0%,各部位组织和性能均匀。抗拉强度达到971.5 MPa,屈服强度为798.0 MPa,伸长率为6.8%,断面硬度为271.7 HBW,表面硬度为292.0 HBW,部分力学性能接近碳钢车轮。在不同载荷(50、60和70 N)和不同滑动速度(500、750和1000 r/min)二种条件下对强化后的球墨铸铁车轮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并与碳钢车轮进行对比研究。随着磨损试验载荷的增加,强化后球墨铸铁轨道交通车轮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转变为磨粒磨损。在不同的滑动摩擦速度下球墨铸铁车轮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由于球墨铸铁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使其在摩擦过程中能够及时将摩擦热散掉,保证球墨铸铁车轮踏面材料不会出现过度软化而大量剥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磨损率仅为碳钢车轮材料磨损率的28.7%-52.1%。因此,球墨铸铁车轮具有比碳钢车轮更长的磨损寿命。
其他文献
界面问题在二维材料器件应用中非常常见,并且深刻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利用层间旋转、衬底、团簇修饰等手段,针对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以及光电转换器件等应用,系统研究了界面效应对几种常见二维材料(如黑磷、CrI3、MgO超薄膜、g-C3N4)的电子性质、磁性以及催化特性的影响,深入理解了二维材料界面效应的根本机制,为新型二维材料器件
目前,研究人员通常通过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研究诸如波动物理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等重要的非线性现象.这使得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几类解析解方法及应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研究了 Lie对称方法在流体力学非线性边值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吴-微分特征集算法得到了边值问题的一组多参数对称,并采用Lie对称方法将边值问题简化为一些约化扩散方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滨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弱。随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日益增加,滨海地区普遍面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等地下水环境问题。植被是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滨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变化会引发强烈的地表植被生态响应,如地下水位下降和海水入侵会导致植被退化、多样性丧失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量子系统进行精确操控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前提之一。近十年中,量子控制逐渐成为了量子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获得高保真量子门、完成量子态传输和制备量子目标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求解和优化复杂非线性问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通过与量子力学相结合开发出了一些新的交叉研究方向。特别地,机器学习中的训练过程以及优化策略过程与量子控制理论中优化控制
分子筛对于许多种小分子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是,由于传统分子筛单一微孔结构对较大分子传质扩散的制约,当有大分子参与反应时,其在晶体内部的扩散往往成为催化反应的控速步骤,这使得多级孔分子筛本身即成为分子筛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将高活性的金属以特定的结构限域在分子筛的晶粒中,使相应金属借助该限域作用具有强抗烧结性能,同时借助分子筛的固有微孔以及引入的中孔实现反应参与物传质,成为分子筛制备
页岩气是一种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从矿井中开采出的原料气含有多种杂质,需要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操作使其满足一定质量指标后方可使用。近年来,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导致其售价大幅下降。因此,除了将页岩气直接燃烧供能外,以其作为廉价的原料生产高价值化学品是一种更具前景的利用方式。页岩气的下游生产流程具有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为传统的页岩气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
长久以来,无线传感网一直遭受能量瓶颈问题的制约,而无线充电技术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简称WRSNs)应运而生。在WRSNs中,充电调度算法的性能显著影响着WRSNs的能量补给效率以及网络生存时间,是维持WRSNs长久运转的关键因素。本文以WRSNs的充电调度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深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网络布局直接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决定了城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平与和谐,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乡发展在政府公共投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差距的增加,公共医疗服务资源在城乡和群体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均等状况,导致公共医疗服务总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公共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缺乏良好的匹配度,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优化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网络迫在眉睫。由于公
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技术治理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催生了技术治理的全面扩张。大数据技术治理带来治理效率提升等积极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控制人,偏离服务于人本身等方面的异化,致使技术治理的情感缺位。情感是技术治理的必要内涵,是技术治理的出发点和价值合理性的来源。通过强化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情感支撑,注重心理感受为基础的情感关怀,增强以价值合理性为基础的情感认同,实现情感与技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纤维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存在耐热性、耐湿热性和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将扭曲非共平面的杂萘联苯结构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骨架,制备兼具耐热性、耐湿热性、抗冲击性能与加工性能的新型环氧树脂。本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发,通过结构设计达到平衡环氧树脂加工性能和服役性能的目的,阐述“分子结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杂萘联苯结构的不同官能度环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