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推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数已达到9300万人,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国家“十一五”期间启动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简称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旨在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发病率、病死率(简称“三病两率”)。重大传染病示范区现场正是实现降低“三病两率”的示范现场和集中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建模如今已是计算机领域的热点应用方向,在医疗领域也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协助分析干预措施对疾病流行情况的长期影响,评估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提高流行病学现场研究的效率,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结合乙肝示范区现场研究的特征性乙肝流行数据,仿真建模能够对社区乙肝的长期流行趋势做出预测。本文结合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的思想,探讨了浙江省玉环市清港镇乙肝长期流行趋势的预测、乙肝防控措施的量化评价、患者群体内部的疾病进展和医疗负担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托重大专项示范区系列课题之一的“浙江省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为平台,收集到清港镇常住居民的乙肝筛查结果及其信息资料,明确了清港镇乙肝流行病学基线,并取得了当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性数据。(2)在获得清港镇乙肝关键流行病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利用统一建模语言的AnyLogic建模软件,对清港镇未来20年乙肝流行情况做出了分析和预测,并且通过设计干预参数评估各项措施对示范区乙肝防治的效果。(3)在完成清港镇乙肝长期流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尝试对清港镇乙肝感染者进行基于智能体的仿真建模,从而对疾病进展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参考当地乙肝治疗情况,分析随着人群整体疾病变化趋势的变化,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的变化。总之,随着仿真建模在医学领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具体社区为例多角度探讨乙型肝炎长期流行情况的预测方法,为示范区现场提供评估的效价指标,并且希望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其他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预测分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