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景观的文学意象及审美偏好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大范围发展过程中,曾经完整、种类繁多的白鹭生境变得破碎分散,绿地建设与白鹭生境如何和谐共存的问题不可避免。近年来,低影响开发理念引导下的白鹭生境景观化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白鹭及其景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未来更多的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等的建设将涉及范围更大的白鹭生境,针对白鹭景观的更多相关研究亟待开展。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史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白鹭景观应用现状,了解白鹭及其景观的文学意象,探究大众对白鹭景观的审美偏好,从而对3个公园的白鹭景观提出建设意见,提升白鹭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游览体验,为未来建设满足大众偏好的赋有意境的白鹭景观做出初步探索。结论如下:(1)三个公园的白鹭景观场景各有特色。西溪湿地白鹭景观场景边界明确,空间独立,相邻景观空间因水发生联系。青山湖的白鹭景观场景广阔,同时又包含了山林、水湾和湖岸浅滩构成的近景。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既包含了水塘、河道景观,也包含了宽阔的山川天空景观。对比三个公园的白鹭分布和植被现状发现,上层致密的高大乔木可为白鹭提供安全的栖息空间,同时增加白鹭营巢的几率。中层疏密有致的乔灌层围合引导了游客视线,同时又能起到一定遮挡作用,有利于减少人群对白鹭的干扰。下层物种繁多的灌草植物使层次结构更加丰富,也让白鹭生境的群落更加完整。植物群落中的自生性植物营造了更加原生态的野花草地空间,使白鹭景观富有自然之美。原生态的白鹭生境是白鹭停留栖息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生境环境更能吸引白鹭迁徙而至。只有为白鹭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环境,才能保证白鹭活动类型的完整性,确保白鹭景观中有鹭可观,有景可赏。观鸟屋、望远镜等设施有效增加了成功观鹭的机会,提升观鹭赏景的体验感。通过设置完整的科普教育系统和以白鹭为主题的景观小品、构筑物等可以弥补白鹭迁徙离去后的景观空白,使白鹭景观在形式上得到有效的拓展与延伸。(2)白鹭文学中的物象搭配以同生境的动植物为主,同时包含自然和人工两个部分。植物搭配频率最高的是荷花、菱、蒹葭和蓼,动物搭配频率最高的是鸥、鸳鸯、鸬鹚和黄鹂,这些丰富的物象搭配反映了文学中白鹭物象的包容性,同时也促成了含义深刻的白鹭文学意象。古代文人眼中的白鹭景观场景可以大致分成三类,包括湿地生境景观、山川天空景观和农田村舍景观,场景特征各有不同。在现代白鹭景观营建时,应综合考虑各类白鹭生境,根据场地现状,结合文学布置多元化的白鹭景观场景,营造一个既富有白鹭生境自然美,又有人鹭交流人文美的白鹭景观,再现复刻文学中的诗意画面。气候与时令的变化使得同一场景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画面,给人不同的意境感受。在特定场景和季节天气下,以文学中经典的物象搭配营造白鹭景观,渲染特殊的意境并利于引导游客感受古典审美下的白鹭景观意趣。将白鹭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应用于白鹭景观的科普教育系统或其他各类指示牌当中,或将白鹭古画化用于景观构筑和宣传展板的设计中,能够加强白鹭文学与白鹭景观的联系,提升科普教育和景观效果。(3)在有关白鹭景观场景的偏好调查中,群众对所有场景在晴天的偏好都显著高于阴雨天,受访者的年龄对不同场景的偏好表现出差异明显的相关性。在晴天下,各场景得分排序为湖面>山川>池塘>天空。而随着季节变化,大众对白鹭景观的偏好也明显不同,排序均为秋天>春天>夏天,且在同样的季节变化下河洲>田野。在大众对白鹭植物搭配偏好方面,成年前的环境对物象搭配表现了差异明显的相关性。调查显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在植物更偏好白鹭与芦苇,在人文构筑搭配上均偏好白鹭与栈道。而在动物搭配方面,专业组更偏好白鹭与鸳鸯,非专业组更为偏好白鹭与鱼。在白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适当增加白鹭景观中湖面景观以及河洲景观的比例,以及适当突出秋季景观,更能符合群众对白鹭景观的期望。在植物选择上,选用荷花、睡莲、蓼、芦苇等具有古典意象的植物搭配更能使白鹭景观富含古典韵味。相比于白鹭专类公园,在公园中设立白鹭景观的节点能丰富公园内景观,同时提升人群在不同公园中观景游览的乐趣。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在白鹭景观营建时应更加注重自然景观的营建,合理利用植物要素营造自然的白鹭景观。同时,研究发现大众对于景观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白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审美引导,以文学典故和意境丰富白鹭景观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ent-kaurene oxidase,KO)是赤霉素(GAs)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也是植物GAs抑制剂多效唑的靶酶,若GAs生物合成途径在KO基因位点发生阻断,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本研究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体细胞胚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源重组及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山核桃KO基因及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构建了35S::CcKO::GFP过表达载体和
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天然松林中的寄生线虫,它在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十分相似,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拟松材线虫也有较强的致病性。交配效率的高低和繁殖能力强弱与拟松材线虫是否具有致病性密切相关,性信息
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对于提高森林木材产量,改善森林结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建德林业总场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SOS),开展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通过FSOS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50年5种不同经营情境下森林资源及重要生态功能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公式法分析年伐量计算的科学性,结合价值计量评估各方案效益。研究结果显示:(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一类类固醇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竹子开花会对竹林经营与竹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研究BR对开花竹林地中竹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通过促进竹子营养生长来缓解竹林退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开花竹林修复技术提供相关经验和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毛竹和雷竹为试材,研究BR对竹类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1、对毛竹实生苗叶面喷施6组不同浓度(0μg·L-1、50μ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了解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机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可持续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2年和2018年浙江省天目山中心点海拔1066.16 m的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等
伐桩是毛竹林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粗木质残体之一,其分解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以及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毛竹伐桩的分解及其元素释放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氮沉降背景下。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大气氮沉降,研究不同强度氮沉降(对照:0 kg N·hm-2·yr-1,低氮:30 kg N·hm-2·yr-1,中氮:60 kg N·hm-2·yr-1,高氮:90 kg N·hm-2·yr-1)对毛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分布广,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反转录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能够调控基因表达,改变基因组大小,是引起毛竹基因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开发了5个SSAP(Sequence specific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于毛竹种下变型及毛竹实生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毛竹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
为揭示和掌握针阔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与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关系,以浙江省2004年、2009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研究材料,基于单木生物量模型计算林分前后两期生物量,并据此计算得到生产力。对林分生产力的形成分解为保留木生产力、进界木生产力、枯损木生产力和采伐木生产力等4个部分。从六大结构、20个指标对林分非空间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相关性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逐个研究林分生产力及其4个部分生产力与非空间结构
赤霉素(GAs)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在细菌、真菌、植物中广泛存在。GAs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是多步骤的酶促反应过程,涉及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3个基因家族:萜烯合成酶基因家族(Terpene synthases,TPS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和最后阶段发挥效应的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家族(2-oxogl
随着可持续建筑概念的提出,天然材料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利用丰富的可再生竹子作为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竹材存在润湿性和胶合性能差的问题,并且竹材色泽单一,易霉变和易燃等缺点阻碍了竹材的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的竹单元进行润湿性能改性,改善竹子表面性能,来提高竹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率。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带青带黄的竹条作为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