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硫脲腙类席夫碱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茂铁硫脲类化合物因其具有独特的医药生物活性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做了以下工作:   1.将甲酰二茂铁硫脲腙分别与水杨醛、茉莉醛、2,4-二羟基苯甲醛、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2-噻吩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七种新型的二茂铁硫脲类席夫碱L1-L7。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2.将1,1-二取代二茂铁硫脲腙分别与香草醛、4-羟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3-羟基苯甲醛、4,5-二氮芴-9-酮反应,合成了五种新的二取代二茂铁硫脲腙类席夫碱L8-L12。并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参考文献[59]合成了配体L13。   3.测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均在330nm左右有相似的吸收。   4.得到了配体L1和L13的单晶并用X-ray衍射测定了晶体的结构。   5.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8和L12有不可逆的氧化峰,L8对Mn2+有响应。
其他文献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一种新兴的实验室制备技术,以该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目标分子(印迹分子,模板分子)能完全匹配。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具有类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及可再生重复使用等优点,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环境、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如何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配体来组装目标配合物,是当前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双咪唑与含碳链的双吡啶基配体,它们本身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和优良的配位性能,从而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两种钯催化下的交叉偶联反应,分别是钯催化下以BocNH2为胺源的Buchwald-Hartwig胺化反应和钯催化下2-三甲基硅吡啶与溴代芳烃的Hiyama偶联反应。Ⅰ.钯催化下以BocNH2为胺源的Buchwald-Hartwig胺化反应1.以BocNH2和间溴苯甲醚的反应为模板反应优化了条件,分别考察了催化剂、配体、碱、溶剂和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反应条件是3 mol% P
本文首先对氮杂糖的种类及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然后以木糖为原料进行了氮杂糖的合成研究,使用较新颖的方法,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氮杂糖,同时对中间体α,β-不饱和硝基糖的制备进行了优化,并对其进行了还原,另外经Diels-Alder反应合成出环多醇类化合物前体。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一、以木糖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硝甲基木糖1,1在乙酸催化下进行Mannich反应得到化合物2、3和5,化合物2和3又在
甲烷低温燃烧是有效利用天然气能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Pd常被用于目标反应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但Pd基催化剂常不能很好兼具良好的低温反应性能和催化的稳定性,且催化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