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女性·革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011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始终是一位心路历程曲折而又复杂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纵贯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每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关注女性自五四以来的生存境遇和精神追求,其独特的价值立场和人性思考,使她的文本常常出现叙事裂缝。笔者重点从服饰话语入手,借助服饰与文学之间的互文性,考察丁玲笔下的时代女性在革命际遇下的角色认知以及最终命运,还原历史本相,探讨革命伦理与女性伦理相交织碰撞所激荡出的女性真实生命感受,以及无法挥除的困惑与迷茫。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如下:第一部分探析五四时期,丁玲以服饰话语建构的“出走娜拉”女性形象,言说衣饰更新作为新时代的表征,女性对美的权利的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获得的主体欲望觉醒。但是复杂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下,服饰话语呈现出一重复调,一面是女性可以走出家门,实现解放,追寻美丽,享受爱情的狂欢庆祝,一面又是在社会权力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尤其是男权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时代,女性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势必潜藏着被欲望客体化、为美所奴役的重重危机,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自身解放和生命主体的价值。通过对服饰话语的解读,探讨这一时期女性与革命的关系以及触及革命的方式。第二部分主要是聚焦左翼时期丁玲创作的“革命+恋爱”模式的小说作品,以服饰话语进行解读。30年代的阶级革命为女性提出了“换装”要求,即必须以削弱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为代价,才得以参与革命,进入革命的队伍。《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之一)》、《一九三0年春上海(之二)》三部作品中,服饰话语与革命话语、女性话语彼此交融冲突,表现三位女性面对革命“换装”要求的不同姿态。革命作为当时社会的时尚潮流,既为她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超越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感伤,投入时代的洪流,实现权利结构的变革以赢得性别平等;同时又以男权色彩浓厚的革命话语,强势地消解着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在革命伦理与生命伦理的冲撞中,忽视女性生命存在所承受的痛楚与伤害。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抗日时期即民族革命时期,丁玲在延安创作的三部女性主义色彩小说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新的信念》和《在医院中》,探讨现实革命下女性的受辱躯体和服饰,作家创作理念与真实生命感受的冲突,使作品频频出现缝隙与张力,其中既包括对革命大家庭的理想憧憬和对女性解放光明未来的美好想象,又浮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真实革命的质疑与困惑,进一步探索女性生命在革命中的困境。第四部分结语,以服饰话语作为丁玲解放前小说文本的解读方式,归纳其背后言说的女性与革命不断变迁深化的关系,发现女性解放运动与革命之间无法两全的原因所在,以细节重现的方式完成对一代女性被革命拯救,又被革命诱惑、奴役的悖论探讨。
其他文献
口语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它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解教师教授内容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地练习,那么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
教学机智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师掌控驾驭课堂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学机智的运用能够使教师迅速地摆脱教学困境、合理地调控教学进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些都会使教师的教学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业务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数目以及服务需求迅猛增长。然而,无线通信系统中可用的频谱资源却非常有限。用户服务需求与频谱资源之间日益
韩国古典文学在朝鲜时代(1392-1910)登峰造极,众多女性诗人让这一时期的汉诗文学大放异彩。《尚书·舜典》中有“诗言志”之说,花卉意象正是作为诗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把主、客
创意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发展途径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对产业内组织的结构特征认知是否正确,以及相关的扶持引导政策是否顺应了创意与产业有机结合发展的
标识系统,作为公共建筑与人之间的沟通平台,为人们提供公共建筑内的各类信息,帮助人们完成在公共建筑中的任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入公共建筑空间的人群日趋多样化,标
伴随着对英语课改关注度的提升,如何迎战高考复习,是每一个高三英语教师研究的重点。方法得当、取得高效是每一个高三英语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高考英语复习的关键是要做到掌握
以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螺科的大沼螺、纹沼螺、长角涵螺、光滑狭口螺为研究对象 ,以田螺科的梨形环棱螺、黑螺科方格短沟蜷作为对照 ,用凝胶电泳方法对上
<正>一、引言在《三峡》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些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参)上说《三峡》根据四季景色不同进行描述,可为何不将春和冬分开写?为何不
国内学者对智力资本的研究多集中于智力资本对一般企业的影响,至于对困境公司的影响则鲜有涉及;而对于财务困境公司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从财务指标、公司治理的视角考察,尚无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