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预防性卫生监督及经常性卫生监督的管理现况,分析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漏洞,并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中小学校校舍卫生监督管理定量研究:选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所辖区域内监测点校,共计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00所中小学校作为调查对象。数据收集采用《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卫生情况监测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校一般情况,新、改、扩建校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情况以及现有校舍空气质量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2检验和雷达图比较不同学校分组间的差异。中小学校校舍卫生监督管理定性研究:在定量研究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6个,每个抽取1个市,每个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5所学校,共计29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个人访谈,对学校班主任/校医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全程录音。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校舍新、改、扩建设环节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现况,学校校舍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现况,学校常见的环境卫生问题和隐患以及控制风险的建议。对录音进行文字转录后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1校舍空气质量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现况日常通风换气制度:寒冷季节建立日常通风换气制度的学校占比80.8%,所有调查学校的通风换气累计时长合格率为58.1%。日常空气质量检测:在调查的所有学校中,仅有25.5%的学校进行日常空气质量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甲醛、苯等可挥发性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学校占比依次为13.2%、9.3%、7.5%和6.5%。1.2新、改、扩建校舍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现况立项环节:每次都索要原材料质检报告的学校占比为59.5%,城市学校高于乡镇学校,非寄宿制学校高于寄宿制学校(P<0.05)。仍有9.9%的学校从不检查原材料质检报告。验收环节:负责验收的机构主要为学校相关负责人(59.8%)和上级教育部门选定的第三方验收机构(50.7%)。验收机构的选择在不同经济地区间差异较大,通过第三方验收机构进行验收的学校中,东部地区的学校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学校高于乡镇学校。投入使用前:在投入使用前进行通风换气的学校占比95.3%,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的学校仅有28.9%,其中82.5%的学校索要了检测报告。投入使用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的学校东部(43.4%)高于西部(22.9%)和中部(17.5%),城市(37.5%)多于乡镇(1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定性研究结果2.1新、改、扩建校舍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现况立项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访谈结果显示,较大规模的项目立项由学校递交申请,教育局、审计局、市政府共同审批,较小的项目由学校自主招标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招标。在该环节的访谈中6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均未提及卫生部门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有4位学校负责人表示“没有立项和招标环节”。施工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访谈结果显示,施工环节的监督和质量检查主要由第三方监理机构完成,建设局会进行材料抽检。89.8%(44/49)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会全程参与监督和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该环节的监督和检查以第三方监理机构为主。仅有2所学校(4.1%)提及卫生部门参与检查。验收环节: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均表示验收一般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和勘察单位五方共同进行,6位负责人均未提及卫生部门参与验收。仅有1所学校表示卫生部门进行过学校环境卫生方面的验收。2.2学校校舍空气质量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的现况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了解不足,仅有1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16.7%)表示该地区的卫生监督部门会每年定期抽查学校室内空气质量。学校负责人中31位受访者(72.1%)表示平时学校没有日常空气质量监测,12位受访者(27.9%)表示有经常性卫生监督,其中东部地区多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例依此为:56.3%,18.2%,6.3%)。2.3常见的环境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6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常见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2位负责人表示由学校自主进行的工程更容易存在原材料问题。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更关注建筑材料质量问题(15/50,30.0%)和空气质量问题(11/50,22.0%),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专业检测人员和标准。受访老师表示家长和老师主要关心食品卫生问题(12/26,46.2%)和空气质量问题(11/26,42.3%)。2.4控制风险的建议5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建议建立完善的学校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多部门联合负责,落实各部门主要职责,共同完成学校环境卫生监督工作。校方负责人除了表示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n=22,48.9%),还提出学校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联合专业指导(n=14,31.1%),由行政部门主导完成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测(n=13,28.9%)。研究结论:1.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小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空气质量问题方面关注度较高,但学校校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立项环节、验收环节以及投入使用前三个阶段均存在监督工作缺口,而且卫生行政部门在校舍新、改、扩建中各个环节的参与度较低。2.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中小学校建立了寒冷季节的日常通风换气制度,但室内空气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需形成长效机制,提高日常空气质量检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