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言磨蚀研究越来越为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其中,词汇磨蚀的研究特别是外语词汇磨蚀的研究成为语言磨蚀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外语词汇磨蚀的本质、时间、顺序等问题上,主要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而且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实验研究也非常少。有鉴于此,本文以汉语为母语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方法,选取适当的英语语料,先进行英语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词汇训练再进行两次间隔时间为两个月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实验,目的是考察外语词汇磨蚀加工的行为机制和电生理机制,进而探讨外语词汇磨蚀的本质、时间以及顺序等问题,同时对外语词汇磨蚀与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被试在两个月内就出现了外语词汇磨蚀的情况,在前后两次实验中两类词的正确率大幅下降,反应时延长,同时在电生理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差异。前后两次的实验结果都发现了N1和N400效应,其中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都表现出N1成分的减弱和N400成分的增强。在脑电趋势上, N1的波幅变小, N400的波幅变得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外语词汇在大脑中再次被提取时留有痕迹,英语名词发生了磨蚀;作为英语中最常见的词类,汉语学习者对这一词类的磨蚀时间较短,甚至在三个月之内就可能发生磨蚀。汉语母语者英语名词磨蚀呈现回归性特征,从被试两次行为实验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以及两次ERP实验的N1和N400的波幅大小可以看出,具体名词不但习得的效果要好于抽象名词,而且磨蚀的程度要远远低于抽象名词,这和雅克布逊回归假说(Jakobson’s regression hypothesis)是相符的。外语词汇磨蚀与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相关,根据实验中N400的波形变化,外语词汇习得过程与外语词汇磨蚀过程可能是互逆的;遗忘在外语词汇磨蚀中的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