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成射流的等离子层电磁波传播损耗仿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飞行器在穿越大气层时由于激波压缩和摩擦高温在其表面形成离子体鞘,能够吸收或反射无线遥感信号,从而造成飞行器与地面测控系统通信短中断。本文引入合成射流激励器,通过流场控制方法来改变等离子鞘层的分布,增强局部电磁波传播能力,从而实现等离子体电磁波的主动控制,为等离子体电磁波传播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Navis-Stokes流场控制方程,研究了用于合成射流仿真的k-ε模型以及RNG k-ε模型及其求解方法。(2)基于N-S方程,数值仿真研究了压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流场分布特性。同时,为了得到较高的射流速度,研究了压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的腔体结构参数、出口构型、出口角度对射流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式合成射流驱动器产生的射流速度较小,不足以穿透高速流场。(3)研究了电火花放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的射流场分布特性。研究了两电极火花放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结构参数、外部流场环境参数、驱动参数、出口构型对射流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低气压下火花放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产生的射流瞬时峰值速度达到300m/s,具备穿透高速等离子流场的能力。(4)基于火花放电合成射流唯象仿真模型,数值仿真研究了火花放电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流场的影响,分析了合成射流控制下超声速流场的分离区大小及分布特点。(5)根据合成射流控制下高超声速流场的分布特点,获得合成射流控制下等离子体区的密度分布,研究电磁波在等离子层中的传播损耗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未施加合成射流驱动器控制下的等离子体相比,在0.1-30GHz的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传播损耗在7-12GHz范围内,电磁波传播损耗降低2d B以上,表明利用流场控制方法提升等离子体电磁波传播能力具有可行性。(6)研究外加正交电磁场的情况下,电磁波在等离子层中的传播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外加正交电磁场可以改善电磁波传播特性。验证了外加交叉电磁场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道路桥梁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发展。自秦朝赵佗于龙川建立政权以来,河源市作为岭南交通的枢纽之一,承担着经济文化交流与族群迁徙的重任。本文试图在回溯当地历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简称M3C)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交变换电路,在中高压、大功率的交流输电、电机驱动领域有着其他拓扑不可比拟的优
氮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氮元素不同化学态的转化依靠复杂的微生物网络协作完成。固氮生物作为其中将氮气转化为生物可利用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平衡氮收支的功能。南海与西太平洋密切联系,是全球固氮生物群落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局部区域,如南海北部珠江口,至今整个南海的固氮生物多样性的全貌未得一窥,其与西太平洋的关联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广阔的地理背景和
中山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赤城深大断裂南侧,是冀西北张家口-宣化地区“东坪式”金矿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
在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过去所建立的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了严峻挑战,归结原因,是资本主义的飞速扩张给拜金主义,物质至上提供了土壤。如何充盈人类精神家园,克服精神家园虚无化,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这不仅关乎着人类的生存模式,更影响着未来的文明进程。所以我试图从辩证法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充盈问题。本文的逻辑线索是首先指出精神家园的前提反思并归纳总结前人为充盈人类精神家园所做
由爬行动物尺蠖运动原理不断发展更新的尺蠖驱动器具有原理简单、无电磁干扰、可实现双向大行程、高精度直线运动等优点,但是运动速度低、结构臃肿、对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等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摆脱企业过去由依靠自然资源、人口红利等劳动密集型生产要素,向依靠新产品、新技术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18年9月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提到,要深入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各领域的无缝对接,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力度,使其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源。在互联网浪潮飞速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双重背景下,我们
实验目的:Ecliptasaponin A(ES),旱莲苷A是一种天然产物,在多种肿瘤中已被报道具有抗癌效果,但在肺癌中的作用效应仍未知,本文对旱莲苷A在体内外的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进行
地下浅层微震定位是地下空间目标定位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实现高价值弹药地下炸点定位以及侵彻轨迹测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地震监测,工程爆破,煤矿勘察,文物防盗监测等重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一系列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信息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但数据本身不代表信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息是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