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是—个新生概念,在国内逐渐受到关注。它源于对PISA的引介,尤其在PISA2009的成绩公布后,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绩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成绩相差25分之多,引发了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线教师对此的反思。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写进课标,这一举动引发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讨论。但是由于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者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集中在对PISA的引介及反思上,对非连续性文本略有提及,并未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类型及阅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进而导致部分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误读。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及类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一步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提出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重点分析了本文的选题原因,并对“深度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本文的主要问题及假设、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第一章:围绕“深度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这两个核心概念,搜集、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深度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点与参照。第二章:主要对“深度学习”进行解读,从深度学习的发展脉络、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度学习的目标指向三个角度对深度学习进行解读,以便为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以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及分类进行分析。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本文认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建构性、情境性、分布式等特征,同时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与价值指向有意义学习的产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以及学习者自我身份的建构等。第四章: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独特性,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过程及策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结论与展望:首先回答了绪论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即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的文本,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深度学习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进而,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于不足,展望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