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树脂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及对CO2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CO2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CO2的减排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本课题选用废弃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材料制备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球状活性炭,既解决了废弃离子交换树脂堆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降低了活性炭的制备成本。对制备的球形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其对CO2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热重实验得到离子交换树脂的热解曲线,并对不同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下得到的炭化物进行表面结构表征和材料比表面积测试,综合分析确定材料的炭化温度为800℃,炭化时间为60min。通过活化实验得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离子交换树脂基球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2)对离子交换树脂基球状活性炭进行氨水浸渍表面改性,对比改性前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基球状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含量和孔隙结构,可得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官能团增多,酸性官能团减少;改性使得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加丰富发达,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并且活性炭的微孔和大孔所占比例增大,平均孔径略有变化。(3)改性前球状活性炭对CO2的吸附具有低温吸附高温脱附的性质。在26℃时其对CO2的饱和吸附量达到50mg/g,饱和吸附时间在5min左右。改性后球状活性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25℃最大,达到300mg/g。而且改性后球状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饱和吸附量随CO2分压的减低而逐渐减小。125℃的吸附温度下,改性后球状活性炭对CO2的物理吸附值约为总吸附量的20%,化学吸附值约为总吸附量的80%,可见改性后球状活性炭对CO2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的解吸时间较化学吸附短。
其他文献
高强高导材料在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如电力机车受电弓、电磁发射装置轨道材料、电刷等,它们要求材料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由于纯
目的研究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PET/CT代谢成像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行胸部MR DWI和PET/CT代谢成像的26例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
研究了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反应合成制备以及制备的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在大塑性变形加工条件下的组织均匀化过程。XRD、SEM、TEM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合成制备的银氧化锡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测定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上的差异,将ALV-J传染性克隆r NX0101株同一病毒保存液以10倍梯度稀释后按照常规方法分别接种已长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
以生物质甜菜粕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用70%的硝酸溶液回流改性制得吸附性能良好的改性甜菜粕基活性炭,采用Boehm滴定和BET比表面积分析对其进行官能团和结构的分析,改性后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人群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 β2 AR) 16、2 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酸腺苷 (cAM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对 44例支气
活性炭是碳捕集的重要吸附材料,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了三种高效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CO2的吸附特性,并且阐明了活性炭的结构和吸附CO2的关系,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
在惰性气体N2氛围下,对活性炭进行不同功率的微波加热改性。通过N2吸附等温线、元素分析、Boehm滴定表征微波加热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微波加热改性对
为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u2+的去除效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采用静置氧化/冷凝回流法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BET,SEM,FT-IR和XRD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