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矛盾的出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出现矛盾克服矛盾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然而伴随而来的人类生态环境和“肌理”却在逐渐的消亡,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市场经济和创造政绩的双重压力下,“肌理”的破坏更为严重,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和城市个性。“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大量“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无法解决的障碍,同时也影响着村庄的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村民的自身利益。改造“城中村”已经是当今政府部门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保护与更新“村庄肌理”的角度来处理城中村改造问题。文章由“村庄肌理”的三个构成元素:“骨架”、“群体”、“标志物”入手,剖析城中村改造中村庄肌理消失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运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对广州城中村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未来的城中村改造提出力求保护“村庄肌理”,以求塑造广州独特的城市意象。最后,结合设计实践——“广州市荔湾区茶滘村更新改造项目”,希望提出一种从保护与更新“村庄肌理”的视角出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本文尝试以点带面,通过茶滘村更新改造工作,为相关的城中村改造中的类似课题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