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木槿》与《半轮黄日》中的创伤主题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日利亚新生代著名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契(1977-)是位极具社会与历史责任感的女作家,她对多年来困扰着尼日利亚的种种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其作品充满现实与人性关怀。她的长篇处女作《紫木槿》(2003)与第二部小说《半轮黄日》(2007)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两部小说都是以独立后的尼日利亚社会为背景,在创伤主题的表现上也有很多共通之处。目前,学界对这两部小说创伤主题的研究仍不多见,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仍有待开展。本文作者借用创伤理论的观点剖析小说中人物的创伤原因、症状及如何走出创伤的过程,并通过对两部小说创伤书写对比研究审视作者创作意图的变化。本论文认为,《紫木槿》中比阿特丽斯、康比丽及扎扎的家暴创伤,尤金的政治创伤,《半轮黄日》中奥兰娜、乌古、理查德的战争创伤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解离”症状等是尼日利亚乃至非洲人民创伤历史的表征,能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看到非洲人民的现实与苦难。两部小说通过文化及政治层面体现出来的、由殖民问题造成的集体创伤的书写揭示了阿迪契对殖民问题所持有的较理性的态度。而小说中人物尝试通过创伤叙述以及女性的联合的方式应对创伤的经历则体现了阿迪契对于尼日利亚乃至非洲人民走出困境的人文关怀。虽然《紫木槿》,《半轮黄日》并没有清楚地告诉读者其主要人物如康比丽、奥兰娜等人是否走出创伤,阿迪契或许是想通过开放性的结局告诉读者,非洲民族要走出历史的阴影与创伤仍任重道远。另外,在对比研究中,本文作者发现从《紫芙蓉》到《半轮黄日》,阿迪契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个人创伤经历折射了集体和民族的创伤。这两部小说的创伤书写比较也让我们看到阿迪契创作艺术及心理的变化:阿迪契试图通过多重叙述声音及“书中书”等革新的创作手法来打破单一故事的局限,改变人们对非洲人的刻板印象,并修复非洲人民支离破碎的尊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12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
老字号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建国初期,我国老字号企业曾经繁荣一时,约有10000多家老字号。这些老字号品牌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
一、研究目的:在阐明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AGEs-RAGE对创面炎症/修复平衡影响的基础上,观察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功能状态的改变,并进一步揭示AGEs-RAGE效应——巨噬细胞
民国初年的北京临时参议院是当时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在其存在的近一年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并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程序和规则.它在立法程序与规则方面的成败得失,是西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办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6年,云南省共有民办的本科院校9所,专科8所,总量达到17所,占云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械,电子,光学工业对加工表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实现更高的表面加工质量,相应要求更高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手段。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