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准噶尔位于准噶尔盆地北缘,是研究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石炭系出露广泛。本文以东、西准噶尔下石炭统9条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东、西准噶尔下石炭统地层的岩石组合、岩性岩相、接触关系以及标志层等特征,新建阿克塔木组层型剖面,新建黑山头组、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以及山梁砾石组副层型剖面。并根据典型剖面分析研究东、西准噶尔下石炭统可否对比,为进一步认识东、西准噶尔石炭系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层学证据。本文详细介绍了7条东、西准噶尔下石炭统典型剖面,分别为西准噶尔萨吾尔山小区黑山头组、阿克塔木组,包古图小区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小区塔木岗组、山梁砾石组及巴塔玛依内山组。其中,阿克塔木组为本次新建组,该组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于流纹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332.0±4.7Ma,形成于早石炭世维宪期。本文对如黑山头组、姜巴斯套组等东、西准噶尔“同名地层”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各组在东、西准噶尔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不存在同名异物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东、西准噶尔各地层小区下石炭统典型剖面特征,笔者认为早石炭世东、西准噶尔岩石组合、生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均是由海相向陆相地层过渡,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富含海相生物化石,至早石炭世晚期,海相化石逐渐减少,多地盛产安加拉植物群分子,整体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但受到板块俯冲、消减、闭合的影响,东、西准噶尔继承了区域泥盆纪多岛洋的构造格局,位于活动陆缘的萨吾尔山、包古图以及卡拉麦里小区在岩石组合与沉积环境上存在区域性差异。东、西准噶尔早石炭世受板块俯冲的影响,部分地区海进、海退交互频繁,但区域古地理环境整体表现为海退。早石炭世早期,东、西准噶尔已全面进入海相沉积环境;早石炭世中-晚期,俯冲作用进一步加强,洋盆开始收缩,伴随着火山活动,东、西准噶尔沉积环境由浅海相向海陆交互相转化;至晚石炭世早期,东、西准噶尔地区除包古图小区仍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地层以外,其余区域均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沉积地层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