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临床中采用芒针透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旨在为医师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提供一个不仅安全有用,又简便适用的新方式。方法:在临床中选取的60例患者,均依照周围性面瘫的纳入和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符合后,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本临床观察之特色针法,即为芒针透刺,在患侧选取两组透穴:太阳透地仓,夹承浆透颊车。针刺时应深入肌层透刺,透刺过程中不可穿出皮肤。其余穴位随症加减:眼睑闭合不全或下垂时,取丝竹空;鼻唇沟消失者,口角歪斜,取迎香,颧髎,人中等穴,其他型加承浆,凤池,风府。针刺采取每日1次,针6休1的原则,而芒针透刺,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可采取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均为4周。对照组为不用芒针透刺为普通针刺、选穴太阳,阳白,四白,颧髎,下关,颊车,迎香,地仓,翳风,合谷。针刺采取每日1次,针6休1的原则,疗程仍为4周。整理并统计患者前后H-B分级法、治疗后评分量化转化表、多伦多评分体系分级计分量表等分数,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无显著性的差别(P>0.05),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说明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观察评分量表的分析中分数均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的特种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均发挥了疗效,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功能量表评分,芒针透刺的新方法高出一筹,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