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和速度日益提高。对于家庭而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影响其投资偏好以及资产组合选择。家庭在配置金融资产的过程中需要决策如何在一定风险下达到收益最大,并提高家庭财富积累速度和福利水平。风险与收益问题的核心是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由于家庭效用函数的不可观察性和异质性,传统的有效边界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借鉴国内一些学者的方法,使用衡量基金绩效的夏普比率作为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度量指标。本文选取家庭年龄结构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1)进行实证分析。鉴于样本数据中部分家庭不参与股票、债券、基金和黄金等金融市场,本文使用Tobit模型解决样本选择问题。本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就全国样本而言,家庭财富和收入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随着家庭风险厌恶程度和家庭规模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有效性仍低于其他年龄组,其原因可能是伴随年龄增加的一些负面因素(如风险态度、健康风险等)降低了年龄增加的正向作用(如智慧的积累)。通过引入老龄人口比重与风险偏好的交互项,本文分析了老龄人口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渠道。回归结果表明,家庭老龄人口增加通过提高家庭风险厌恶程度降低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城乡和地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更高,中西部家庭文化程度边际效应更高,城市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优于农村家庭。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规范金融市场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提供适合低财富和低收入家庭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同时,通过转移支付、失业津贴等再分配手段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促使家庭能够更有效地参与金融市场,加快其财富积累速度。其次,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和医疗体系建设,缓解家庭老龄化健康风险等负面冲击的影响。最后,平衡城乡和各地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推进农村家庭金融知识教育和当地金融产品创新,进而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家庭的收入与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