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膜疾病的病因繁杂,胸腔积液为所有胸膜疾病的共同表象。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有关于胸膜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其原发病因的明确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是呼吸内科医生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胸膜活检是寻找胸腔积液原发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内科胸腔镜与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自2014年11月始至2016年9月因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于我院行内科胸腔镜(胸腔镜组)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膜活检(超声组)的患者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病理诊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不同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下的胸膜表现,分析以上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优势。将所得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四十例患者被纳入该项研究,其中胸腔镜组13例,超声组27例,胸腔镜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6±15岁(36岁-80岁),超声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8±13岁(26岁-82岁),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25:1、1.25:1,吸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9.23%、62.96%,血性胸水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69%、18.52%,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分别为32.51±4.38U/L、25.89±2.88U/L,胸水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485.85±146.15U/L、362.67±40.01U/L,胸水癌胚抗原(CEA)分别为137.27±80.72ug/ml、142.18±73.17ug/ml,肺内存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77%、29.63%,病程大于4周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85%、51.85%,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症状是两组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通过SPSS软件统计,本研究中胸腔镜与超声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患者所占各组患者总数的比例、病程、临床表现以及胸水化验结果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组的13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明确了病因,诊断的阳性率是84.62%,超声组的2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明确了病因,诊断的阳性率是48.15%,经spss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胸腔镜组与超声组的患者中,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数(%)分别为6例(46.15%)、7例(25.93%),确诊为恶性胸膜疾病的患者数分别为5例(38.46%)、6例(22.22%),以上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无法确定原发病因的病理诊断结果分别有2例(15.38%)、14例(51.8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常见的病理结果分别是慢性炎症、纤维组织、间皮细胞、骨骼肌组织、异型细胞。两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胸痛、胸闷、咳嗽、头晕、恶心、呕吐、皮下气肿、少量出血等,其中皮下气肿在胸腔镜组中的发生率明显超过超声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胸、胸膜腔内感染、发热、心律失常、空气栓塞、严重的胸膜反应及休克等较严重的并发症。胸腔镜组的患者在拔管后均未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的现象,超声组患者未出现1例气胸。将本研究中13例行胸腔镜检查的患者的镜下表现进行概括,有以下5方面:1.胸膜充血2.胸膜包裹、粘连3.胸膜多发大小不等结节4.胸膜肿块.5胸膜增厚,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膜疾病的患者均可见到上述镜下表现,并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ada(40.000±9.138u/l)要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9.333±3.61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胸水cea是1.315±1.132ug/ml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48.44±162.421ug/ml(p=0.050)。结论:1.内科胸腔镜与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均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2.内科胸腔镜下胸膜病变形态多样,但不同原因的胸腔积液镜下表现并无特异性,需借助病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3.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膜疾病是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与相关文献报导一致。4.胸水ADA与CEA值在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膜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