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日益增多。虽然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部分合作区仍存在入驻企业撤资、与当地的文化冲突、筹融资困难等运营风险。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营风险进行客观梳理,针对性谋划因应之策,不仅有助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五部分。第二部分从建设概况、区位分布、产业选择三方面介绍“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概况。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的主要风险,将其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市场风险四大类,并根据境外经贸合作区实际情况为四大风险种类选取风险评价指标,共计19种,并通过案例进行相关说明。第四部分以泰中罗勇工业园为例对“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运营风险评估,首先从产业定位、园区规划以及生产经营状况三方面介绍了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基本情况,继而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对企业运营境外经贸合作区风险的一级层次将目标层(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营风险)分解成准则层(经营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和市场风险),再分解为具体的指标,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征询专家意见建立模糊矩阵,对泰中罗勇工业园风险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做出评价,得出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运营总风险度为中等风险,风险损失较为严重,应多加重视,采取必要的风险管控措施。第五部分根据以上结论分析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营风险产生的根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战略统筹不足、高质量园区不多、商业模式不清、发展要素集聚不够的“四不”问题。本文第六部分为对策建议。该部分首先对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产生根源进行总结,最后针对目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运营风险从政府层面、协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层面应当强化对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规划和统筹,全面整合集成政策法规的同时深度创新宏观管理体制,有效落实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配套中的资金政策扶持,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石;相关协会应当发挥平台作用,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营管理的良性环境;企业应当注重多元化创新,引导园区由传统的生产贸易向创新的科技研发转变,重视跨国精英人才和专业劳动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注重防范投融资风险,对园区整体发展绩效进行动态评估,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融资创新渠道。坚持政府、协会、企业“三管齐下”,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