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区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4200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取120只健康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5组:模型组(n = 24)、假手术组(n=24)、康复组(n=24)、针刺组(n=24)、针康组(n=24),每组按术后3天、7天、14天、21天再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24 h进行相应干预。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康组采取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各组于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区VEGF表达,光镜下测算内皮细胞的微血管密度值。结果:(1)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d、14d,与模型组相比,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d、14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21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各组大鼠VEGF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5)。术后7d,与模型组VEGF表达相比,针康组、康复组、针刺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优于康复组、针刺组(P<0.05)。术后14d,与模型组相比,针康组、康复组、针刺组VEGF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优于康复组、针刺组(P<0.05)。针康组与康复组、针刺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针康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优于其它各组(P<0.05)。(3)术后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微血管明显增加(P<0.05)。术后14d,康复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微[血管数增加(P<0.0 5)。与康复组、针刺组比较,针康组MVD明显增加(P<0.05)。术后21d,针康组与针刺组、康复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康法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康复,且针康法优于单纯针刺和康复。2.针康法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加速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进程。
其他文献
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充分融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将生态学的各类理论应用到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现状,阐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研究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阿托伐他汀剂量差异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在我国大面积使用的移动通信4G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对通信的需求。通过对移动4G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解我们发现,4G技术虽然可以在一
食品物理加工是当前食品加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梳理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的历史沿革、国家或地区研究实力、
《贫穷问答歌》是《万叶集》中唯一的一首描写劳苦人民生活境况的咏贫歌。这首和歌的写作与日本著名歌人山上忆良一生颠沛流离的经历关联甚大。由于山上忆良深受中国传统儒、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食品中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污染正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其中酚类污染物作为外源污染物中对
在采用前期已构建的重组菌E. coli BL21(DE3)/pET20b(+)-hic进行高密度发酵制备角质酶时发现,在高诱导强度发酵时,菌体浓度下降明显。同时,通过测定纯化重组角质酶的磷脂水解活性
激光雷达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进行探测目标相关特征量的雷达系统。激光雷达工作时发射激光,激光经目标反射后形成回波。探测器接收回波信号并处理,获得探测信息,对待测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激光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和信息处理系统。激光雷达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在军事探测,环境测量等方面有较
<正> 现代农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综合性强的农业生态系统;农田结构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水田在四川丘陵区的农田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近30年来冬水田的面
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本汽车企业的持续成功,通用、福特等美国汽车企业的日益没落,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重视并精于管理技术的日本企业更能够在管理密集型行业里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