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凉解表药是中医治疗风热表证基本药物,但其用药配伍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辛凉解表药中的配伍规律。居于前10味的分别是甘草、金银花、桔梗、连翘、黄芩、薄荷、牛蒡子、板蓝根、菊花、冰片,其中桔梗、甘草、菊花、连翘均为桑菊饮中主要成分,鉴此,我们选择桑菊饮进行进一步药效成分筛选和机制研究。  抗炎作用是辛凉解表药主要作用机制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桑菊饮中抗炎活性成分,本文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结合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其中抑制NF-κB活性成分的方法,从抗炎角度明确桑菊饮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结果筛选出16种具有NF-κB抑制活性的成分,其中胡萝卜酸,22-β-乙酰基甘草酸,甘草皂苷G2抑制N F-κB活性为首次报道。  为了进一步探讨桑菊饮药效成分抗炎作用机制,的多药材配伍使用的网络作用机制,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可以影响PI3K和 IN S R的表达,22-β-乙酰基-甘草酸和甘草皂苷G2可以影响AKT和RAS的表达,进而调控MAPKs通路抑制炎症;桔梗主要成分桔梗皂苷D可以调控AKT的表达,进而调控PI3K/AKT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菊花主要成分刺槐素-7-O-6"-甲基葡萄糖苷和连翘主要成分连翘脂苷D均是通过调控BTK的表达,进而调控MAPKs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  本实验首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辛凉解表药中的配伍规律,从中明确了药物之间的关联和其核心药物。而辛凉解表药的核心药物与复方桑菊饮的药物组成相一致;进而通过液质联用技术串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桑菊饮中的活性成分,并成功的筛选出16种活性较好的抗炎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索了桑菊饮抗炎的作用机制。这为传统中药材及中药复方的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利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步伐。
其他文献
MicroRNA(miRNA)是机体内源性表达的一类长度约为22个碱基的非编码小RNA。MicroRNA通过与靶mRNAs的3’非翻译区结合成双链,在转录后水平上抑制靶基因的mRNA翻译或降解靶基因mR
目的:Apelin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粘附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apelin-13通过PI3K及NOX4-ROS途径诱导单核细胞-人
恶性肿瘤是现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细胞表面N-糖链在某些肿瘤细胞中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转移率。但由于生物体内糖的微观不均一性,只有极少量的寡糖类化合物被分离,限制了N-糖链生物学作用方面研究,因此化学合成N-糖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N-糖链结构中都含有共同的结构单元——五糖核心片段,对其结构中核心三糖片段的简便合成将为各种N-糖链的快速构建提供极大便利。本论文提供了一条高效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单链正义RNA病毒。持续性HCV感染能够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在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