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人类都热衷于对“脸形”进行各种艺术表现,从原始社会的面形艺术到傩戏面具再到后来的戏剧脸谱艺术,从脸形艺术的审美意义上说,人类经历了一个由娱神到娱人的漫长过程,从外在形式上说,脸形符号逐渐从粗犷向精致化、程式化方向发展,从人类意识上说,这是人类思维由简单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脸形艺术的变迁史就是人类精神的进化史。脸形艺术在当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是灵感的多元化还是制作方法的多元化,最终形成表现形式和内涵的多元化。文中在讲述每一种具体的脸形时,力求把其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从功能、外观表现、结构形式、历史渊源等方面来阐明具体脸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功能。尝试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来理解这些脸形艺术,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民俗或现代符号现象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论文首先对脸形艺术作一个概念的界定,认为脸形艺术就是一种以人脸(包括兽脸)为表现题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造型艺术。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对“脸”有所关注,由于生产力的局限,当时的面具主要象征鬼神,体现了人类在与周围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寻求神秘力量辟护的一种心态。无论是史前的面具还是后来傩戏中的面具,都是人类根据生活而塑造的形象。早期的面具是一种“人兽复合”的形象,体现了人类依附于大自然,敬畏神秘力量和娱神的倾向。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种脸形艺术较之面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其内部架构上,可以清晰地分出各种脸型、脸色、眉子、眼窝、鼻窝、脑门、嘴巴不同的单元。人们根据这几个方面的不同的描法和用色,来揭示人物不同年龄、性情、品德等方面的信息。人们又可以对这些单元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匹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人物类型。戏剧脸谱在古代具有德育的味道,使人在观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设计中的脸形艺术,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更为复杂和多元化,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通过高科技手段(摄影和电脑)对各种脸形元素进行组合及匹配,赋予我们这一个机器自动化时代以人情味、人性化的感官体验。在其中,有一种极其引人注目的脸形形式,就是一种以漫画的方式,改变人的五官,使人脸动物化或者动物脸人化的肖像构成方式。这种脸形形式早期主要是用于政治上的讽刺画,通过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形,来体现人物性格、气质,最终达到对人的一种针砭和揭示的作用。总的来说,以上所谈到的几种脸形艺术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内心世界的外在的象征和符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