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55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其临床特征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有出血倾向。主要由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所致的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及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所造成。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是经典ITP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广泛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与功能发挥,在ITP发病机制中的基因调控作用逐渐受到重视。miR-155(microRNA-155)是参与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最重要的miRNA,在活化的免疫细胞中表达普遍升高,近年研究表明miR-155是免疫系统最主要的miRNAs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与B淋巴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ITP患者B淋巴细胞中的靶基因两部分进行研究探讨。第一部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icroRNA-155的表达与B淋巴细胞功能的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与外周血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胞内抗体IgG、IgM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55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免疫磁珠法分离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19+B细胞,其中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健康志愿者25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CD19+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B、CD19+CD80+B、CD19+CD86+B及CD19+B细胞内抗体IgG、Ig M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1、初诊组ITP患者CD19+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4.57±1.03)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0.79±0.13)和健康对照组(1.74±0.32),完全缓解组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有效组ITP患者初诊时miR-155的表达水平(3.85±0.71)低于难治组患者初诊时miR-155的表达量(6.67±1.05)(P<0.05)。2、初诊组ITP患者CD19+CD5+B细胞的表达水平(8.48%±1.42%)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2.33%±0.72%)和健康对照组(1.86%±0.41%)(p<0.05)。3、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b表达水平(31.37%±2.34%)高于完全缓解组(20.80%±2.67%)和健康对照组(15.95%±2.89%)(p<0.05)。4、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igm两者表达水平分别为(35.20%±6.19%,26.87%±5.01%),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7.51%±1.91%,5.93%±2.23%)和健康对照组(8.23%±0.68%,8.21%±1.08%)(均p<0.05)。5、mir-155与cd19+cd5+b数量呈正相关(r=0.576,p=0.003),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02,p=0.002);cd19+cd80+b、cd19+igg+、cd19+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r=-0.424,r=-0.658,r=-0.526)(均p<0.05)。结论:mir-155在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异常高表达,使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第二信号传递功能增强,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进而活化的cd19+cd5+b淋巴细胞数量及胞内抗体产生增多,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的发病。抑制mir-155的表达将有望成为itp新的治疗靶点。第二部分 microrna-155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b淋巴细胞中靶蛋白的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b淋巴细胞中负性调控因子含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sh2-containinginositolphosphatase-1,shi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b淋巴细胞内mir-155及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hip-1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免疫磁珠法分离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19+b细胞,其中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健康志愿者25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cd19+b细胞中ship-1的基因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ship-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mir-155及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初诊组itp患者cd19+b细胞中ship-1的基因表达水平(0.78±0.26)显著低于完全缓解组(1.91±0.53)和健康对照组(1.69±0.44),完全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blot检测初诊组itp患者ship-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表达降低。3、初诊组itp患者cd19+b细胞中ship-1的表达与mir-15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45,p=0.014)。结论:在ITP患者B淋巴细胞内miR-155可能通过沉默B淋巴细胞负性调控因子SHIP-1蛋白的表达来刺激B淋巴细胞受体活化,进而过度激活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促进特异性抗体IgG、IgM的产生,介导血小板破坏,因此推测miR-155的过表达和SHIP-1的低表达可能共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引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为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采取充满活力而又开放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古诗教学体系,以此来升华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意识。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小学语文古诗开放式教学实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已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始重视对学生自主探  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老师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教学,既能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组织及参与作用,又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这非常符合现代化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非常符合学生自我的学习需求,如果能运用得当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笔者以启发式教学的利
目的:1.本实验通过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结合计算机技术得到豚鼠内耳前庭膜迷路的三维几何模型,可清晰显示内耳前庭器官:膜半规管、椭圆囊及球囊等的形态结构,加深临床医生对内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作业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而合理布置课堂作业也就十分必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布置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并且合理布置语文课堂作业,以保证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水平及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布置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在语
【摘要】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市教育局根据本地的教育传统和教育经验推出了“苏式教育”和“苏式课堂”。那么什么是“苏式课堂”呢?“苏式课堂”又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以著名文学家同时兼任校长的姚敏作品《北风和小鱼》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化繁为简,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心声;简中求精,直击要害切入读者心灵;妙用口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苏式课堂”;语文
【摘要】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和课内课外拓展衔接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构建温馨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要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得轻松。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创设环境;创新方法;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