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市血液中心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的血液需求预测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sansa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W市血液中心血液发放及库存管理及无偿献血招募管理等情况,收集临床用血数据,分析临床用血的用量及成分血用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构建W市血液中心临床用血需求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关系与公共服务理论为血液库存的动态管理及无偿献血采集与招募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利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与血液采集招募、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相关的期刊文章、政策报告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2.专家咨询法选择血液中心综合科管理者、信息科管理者、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及卫生统计学专家,对课题的设计进行完善,对调查指标的筛选提供建议,对后期模型构建及对策措施进行论证;3.问卷调查法对W市血液中心进行全样本调查,收集W市2006-2018年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各类成分血的临床用量数据;4.深度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血液中心综合科管理者、血液中心发血科管理者及某三甲医院输血科负责人,重点了解血液库存管理、血液发放管理、临床用血紧缺应对管理、无偿献血招募及采集管理等方面信息;5.统计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临床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采用SPSS19.0,选取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总量及各血型2006年1月2016年6月每月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2016年7月-2019年6月的用血量进行预测,然后运用临床实际用血量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W市血液中心用血情况2006?2018年,W市血液中心覆盖区域临床用血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28995.29U增长到479671.50U,平均年增长率7.02%;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99%以上,血液成分制剂由14种升至2018年16种;红细胞制品使用量从99176.75U增长到212449U,年均增长率6.94%;血浆制品从116258U增长到191754U,年均增长率4.58%,但临床总用量的占比从50.77%下降到39.98%;单采血小板制品从2342U增长到21212U,年均增长率21.26%,临床用量的占比从1.02%增至4.42%;冷沉淀凝血因子从1872U增长到50080U,年均增长率34.36%,临床总用量的占比从0.82%上升至10.44%。2.W市血液中心血液发放及库存管理情况在血液制品的发放中血液中心制定了“先进先出”的发放原则,即根据血液制品的日期先后依次出库,以避免因过期导致血液制品的浪费。常规血液制品的发放一般不需预约,其他血液制品或婴幼儿小剂量血液制品则需电话预约。为保障血液制品的合理供给,血液中心还建立了血液库存的三级预警机制,以应对库存不足的情况。根据上一年度或历年同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结合管理者个人既往经验估算本年度同期血液制品需要量,以作为血液采集、制备的依据。3.无偿献血招募管理情况W市血液中心有28个流动采血点,4个献血方舱,至今尚无献血屋,未能达到国家关于献血场所的配置要求。尽管《献血法》已明确了政府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的主体责任,但实践中却少有参与,血液中心在宣传招募时常遭受质疑和冷遇,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血液的有效采集。W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对象确定为街头流动人员,年龄为当下符合做献血者的18岁55岁的成人,针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宣传活动开展极少,未把18岁以下青少年,即将来潜在的献血者纳入宣传教育的队列。4.临床用血需求预测模型情况采用2006年1月-2016年6月W市血液中心临床用血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红细胞类临床用量需求预测模型为ARIMA(3,1,0)(0,1,1)12;A、B、O、AB血型红细胞需求预测模型分别为ARIMA(3,1,0)(2,1,0)12、ARIMA(3,1,0)(0,1,1)12、ARIMA(3,1,0)(1,0,1)12及ARIMA(3,1,0)(0,1,1)12;单采血小板类临床用量需求预测模型为ARIMA(0,1,1)(0,1,1)12,ABO各血型单采血小板临床用血需求预测模型分别为ARIMA(1,1,0)(1,1,1)12、ARIMA(1,1,0)(0,1,1)12、ARIMA(0,1,1)(0,1,1)12、ARIMA(0,1,2)(0,1,1)12。运用2016年7月-2019年6月临床实际用血量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论1.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血液成分制剂种类增多,红细胞制品、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等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99%以上,成分输血推广效果好,血液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2.临床血液用量的预测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故对采血量、制备量及库存量的估计往往不科学、不准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液制品供给不足、医院与血液中心“对立”情绪产生。3.固定采血点数量少;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政府缺位;团体捐献占比太低;宣传模式存在缺陷。4.ARIMA模型临床用血需求预测效果好,精度高,适用于W市血液中心临床用血需求预测,可为无偿献血招募及采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策建议1.根据ARIMA模型科学预测临床用血需求,完善血液库存及预警机制。2.无偿献血招募及宣传方面增加固定采血点数量;强化政府责任;提高团体无偿献血捐献比例;优化宣传模式。3.建立W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全市技术管理标准;建立全市采供血机构之间、采供血机构与临床用血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临床用血需求情况;建立全市协调统一的血液调配机制,缓解血液供需矛盾。
其他文献
患者 ,男 ,3 1岁。因乏力、进行性面色苍白、衰弱、不规则发热 2个月余 ,于 2 0 0 1年 1 2月 1 7日入院。患者已患甲亢 4年 ,经他巴唑、甲亢平等药治疗 ,效果不佳。于 2 0 0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药物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及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室壁瘤形成,造影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BP:130/65mmHg(1mmHg=0.133kPa),HR:65次/分,实验室检查无
在超100 G光网络中,由于光信噪比恶化导致了误码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光网络中普遍使用前向纠错编码。传统的RS编码器时延大,不能满足目前高速光网络的需求,且高速编码器相关的研究也非常少;RS译码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键方程求解算法,针对降低时延方法的研究也较少。另一方面,近些年提出的极化码在理论上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极限,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有很大发展,是下一代前向纠错编码的热门研究内容。针对这些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给数字阅读提供了必备的土壤,而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时间则为数字阅读提供了必要的催化,融媒体这个大背景更是让数字阅读走进了千家万户
医院环境卫生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保持医院良好的卫生环境,消除造成院内感染的隐患,确保广大民众的就医安全,我们于2001-2004年选择唐山市50家医疗机构(市级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