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注射分子发光联用技术在药物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顺序注射进样技术与分子发光检测技术相结合,成功应用于药物和食品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采集全部采用微机控制,有效地改善了测定的灵敏度,精密度,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程度。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顺序注射、分子发光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进展及顺序注射分子发光联用技术。 第二章介绍了顺序注射荧光法测定药物中的盐酸普鲁卡因。在酸性条件下,荧光胺与盐酸普鲁卡因分子中的芳伯氨基反应,生成强荧光产物,相对荧光强度与样品中盐酸普鲁卡因浓度成正比。实验中以单因素法优化实验参数,在进样量为15μl时,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相对标准偏差(50 ng ml<-1>,n=11)分别为10-300 ng ml<-1>、2.6 ng ml<-1>和2.1%,分析频率为25 h<-1>。将本法应用于针剂中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方法一致,此外本法还可用于监测盐酸普鲁卡因在血液中的降解代谢情况。 第三章介绍了顺序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饮料和水果中的抗坏血酸。碱性条件下,鲁米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产生化学发光,抗坏血酸对该体系的发光有很强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抗坏血酸浓度成正比;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进样体积、流速、试剂用量与浓度等实验参数;在30~1000 ng ml<-1>的浓度范围内可对抗坏血酸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检出限为6.6 ng ml<-1>,在样品浓度为500 ng ml<-1>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分析频率为90 h<-1>。将本法用于药物、饮料和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结果与碘量法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对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为98%~101%。 第四章对顺序注射分子发光联用技术的特点以及实验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
其他文献
由于FePt合金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大的磁晶各向异性等特点,使它在磁学、电化学催化等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性能,而且FePt合金膜具有的超晶格结构有利于提高磁记录介质记录密度,从而
本文旨在合成系列可以产业化的、性能优秀的可聚合型磷酸酯功能单体。通过引入自制的新型磷酸酯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功能性苯丙乳液,并基于该乳液制备涂料。实验工作主要从以下
我国是稀土大国,每年稀土出口量居世界之首,由于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稀土材料应用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冶金、石油化工、轻工、生物医疗和原子能工业等。因此,稀
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对纳米TiO溶胶和纳米TiO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普通载玻片上获得了负载牢固的纳米TiO薄膜。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环境污染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是当前能源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发展高效、低廉的非贵金属和无金属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是使燃料电池商品化的关键。本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