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的爆发给中国漫画艺术无论其内涵还是发展态势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其革命先锋作用得到了极至发挥,而且也导致了中国漫画艺术空间格局和艺术生态的巨大调整,我国重要的漫画力量重新整合于大后方,最终使延安、重庆这两个西部内陆城市应运衍生为战时中国两大漫画营垒。毋庸置疑,抗战时期延安漫画既没有与其同时并存的重庆漫画规模之宏大,也无与其共处一地的延安木刻艺术成就之辉煌,而且其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因政治高压而被强行扭转到现实主义轨道上,创作基调也由此客观上失去了异彩纷呈的局面,甚至难免有单调之嫌。但《讲话》后,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和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经历了心灵震荡、情感冲突和观念嬗变的延安漫画工作者,同样也释放出了巨大的生命与艺术激情。他们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谱写了无数震烁古今、彪炳千秋的不朽篇章,既密切配合了战时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的需要,有力地服务并推动抗战,又无疑为抗战漫画的繁荣推波助澜。
延安漫画不仅高度凸显了革命性、战斗性,而且在大众化、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漫画家以笔代刀为抗战摇旗呐喊助威、燃臂当炬的革命战斗精神及其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对今天的漫画艺术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的美学价值追求都仍将产生深刻的启迪作用。
为了更好地窥探战时延安漫画运动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抗日战争的独特作用,从而刺激低迷的中国现代漫画、增强国人爱国主义热情,因此对抗战时期延安漫画进行研究便自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